2014年下半年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本套试卷共30小题,目前已收录20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酸、含氮碱基、磷酸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
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液面差为△h,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A.渗透平衡时,膜内外溶液浓度相同
B.半透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的生物膜
C.若S2溶液为蔗糖溶液,则S1溶液为清水
D.若浓度羞增大,S1溶液可能从漏斗口上漏出
*
3.一个ATP分子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为()
A.1和2
B.1和3
C.2和3
D.3和3
*
4.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过程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水稻种子在胚乳中积累有机物
B.种子成熟早期的代谢比较旺盛
C.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D.种子成熟后期的干物质合成速率比较快
*
5.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营养素的萃取效率
D.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6.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7.关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O2浓度高于细胞质
B.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C.神经递质经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细胞外
D.甘油分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细胞
*
8.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羊的长毛
B.单眼皮和双眼皮
C.果蝇的雌性和雄性
D.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
9.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量和性染色体为()(易错)
A.22,X
B.22,Y
C.23,X
D.23,Y
*
10.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易混)
A.群落
B.种群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
11.与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前要对原料进行灭菌处理
B.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机物
C.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
D.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
*
12.某同学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接种到固体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菌落分布如下图,正确的是()
A.接种采用的是划线法
B.培养基没有严格灭菌
C.菌落接种前浓度高
D.菌落接种涂布不均匀
*
13.下列关于生物学教科书及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一种教学资源
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③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同时在课堂上使用
④教科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⑤教师要忠于教科书,在教学中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
14.在“细胞核一一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泡沫板等制作细胞核模型,该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
B.数学模型
C.物理模型
D.化学模型
*
15.下面所示选择题的评价层次属于()
A.识记
B.理解
C.运用
D.分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6.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设计了巧妙的实验来研究植物的向光运动。如下图所示,A表示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B表示没有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的实验。

问题:
(1)温特推想,             部位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3分)
(2)②的现象说明琼脂块中化学物质的作用是                                ;③④的现象说明,该化学物质的                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6分)
(3)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一侧分布的较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是                      。(6分)
17.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18O、14C、32P、35S、3H。
问题:
(1)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若用H218O和CO2为原料,在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18O的是                        。(3分)
(2)科学家为了确定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结果是,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殖时,可以在细菌内部测试到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说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6分)
(3)如果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细胞,在肝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后,在细胞结构中的                   部位检测到的放射性最高。被标记的有机大分子在细胞结构中的                 部位也有少量存在。(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8.材料:
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政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浪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2片盖玻片,外面包襄2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
问题:
(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分)
(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分)
19.材料:

本实验需要时间长,制作成本低,操作相对容易,大部分家庭都具备实验条件,学生和家长可配合制作。
问题:
(1)在上述“腐乳制作”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家庭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有何优点?(10分)
(2)说出家庭课程资源外的课程种类,并各举两例。(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0.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
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膜表面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是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要求:
(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