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四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历史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2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早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2.下列各项中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
3.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下列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
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外儒内法的思想
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
C.“天人合一”思想
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
*
5.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
6.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两税法
D.宋代王安石变法
*
7.《晚明社会变迁》指出:“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约占当时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曾谈道:“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由此可知魏源()。
A.主张实行总统制
B.主张实行议会制度
C.建议实行君主立宪制
D.介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
9.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名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自称“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自己也是中华民国公民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10.五四运动之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自1919年6月起,各类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1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
1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和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
13.我国第一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B.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14.1956年,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刘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我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
15.在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人民
*
16.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远洋船舶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经开通
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
17.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18.屠格涅夫在评论法国文学时指出:“没有一个作家像俄国的果戈理和英国的萨克雷那样,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只有少数作品的作者试图在其中向自己的同胞指出他们的劣根性。”题干中“少数作品”包括()。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毕加索自画像》
*
19.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20.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A.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B.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C.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D.使中国再次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21.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
22.20世纪50年代初,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授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B.打开受援国的国内市场
C.促进受援国经济体制调整
D.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
*
23.法国的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建立。
A.马克斯·韦伯
B.马克·布洛赫
C.爱德华·吉本
D.汤因比
*
24.西方史学界第一部历史著作《历史》的作者是()
A.赫克泰阿斯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荷马
*
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徳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72.简述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8.简述历史教学方法组合运用的依据。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摘编自张俗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在政治角逐场中。
——摘编自许纪霖等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8分)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含义。(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导入。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
生: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德国、奥勾帝国等成为战败国,英、法两国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师: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生: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
师: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
生: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问题:
(1)试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论。(6分)
(2)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导入的功能?(1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采用讨论法结束“金字塔的国度”的教学片段。
师:面对高大雄伟、建筑技术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说是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同学们,你们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讨论,气氛热烈。
问题:
(1)请对该教师的小结设计进行评价。(8分)
(2)你认为课堂设问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宽假错案。
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増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劳动报酬制度,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计划管理制度,放松国家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1958年集体农庄的社员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82%,但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一贯性,使改革效果在前期比较明显,后期大为减弱。1958-1964年间,粮食生产平均增长率仅为3.2%,特别是1963年粮食大减产,迫使其恢复粮食配给制。
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