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新教材第一章章节测试
录音中...
*
基本信息:
班级:
班级:
小组:
小组:
姓名:
姓名: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多选每小题6分,共40分]
*
1、关于数据与信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的抽象化、符号化的表示
B.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C.数据是信息的表示
D.信息是数据的载体
*
2.下列关于数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圆周率π
B.有些数据是随机变化的,比如抛硬币的结果
C.数据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随机变化的
D.所以数据都在不断变化
*
3.“武王伐讨”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的特征是 ()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
4.下面不是信息的价值的是 ()
A.读书以明理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
5.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是物资、能量和 ()
A.技术
B.数据
C.能源
D.信息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 ()
A.语文课本
B.天气预报
C.上课铃声
D.电视新闻
*
7.双“十一”的时候,各大超市纷纷提前印刷张贴“感恩回馈”“购物狂欢”之类的宣传海报。该事例中,信息的载体形式主要有①文字 ②图像 ③声音 ④视频 ⑤动画 本案例应选择()
A.①②
B.3③④
C.①⑤
D.全有
*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数字化过程的是 ()
A.用录音笔录制科普讲座
B.删除“回收站”里的垃圾文件
C.用扫描仪获取杂志上的图片和文字
D.将一篇文章用搜狗输入法输入计算机
*
9.某网络平台具有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在朋友圈发布图文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普遍性
B.价值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
*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依据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
11.已知英文大写字母 “A” 的ASCII码十进制数是65,英文大写字母 “B” 的ASCII码十进制数是66…….英文小写字母 “a” 的ASCII码十进制数是97……以此类推,则英文小写字母 “h” 的ASCII码十进制数是()
A.119
B.100
C.104
D.90
*
12.下列关于数据获取渠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调查问卷属于间接获取数据
B.上网查找属于直接获取数据
C.获取数据最终是为了获取信息
D.为保证数据准确,应从单一渠道获取
*
13.(多选)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是36.3~37.2摄氏度”,“38”和“叶达的口腔温度是38摄氏度”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
【多选题】
A.信息
B.知识
C。数据
D.数字
*
14.汽车的尾灯有多组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灯组成,其颜色、亮度等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关于尾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恰当的是()
A.用来传递语言
B.主要是为了满足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C.美观原则
D。遵循了汽车设计的技术规范
*
15.关于5G移动网络的模拟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于早期的2G、3G和4G移动网络不一样,5G移动网络是智能蜂窝网络信号
B.5G移动网络的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手机中被数字化
C.5G移动网络的信号传输主要优势是较高的网络延迟
D.5G移动网络信号传输仅为手机提供服务
*
16.(多选)当人们孤立地看3.14时,它仅仅是_______;当人们在讨论圆的特征时,3.14是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_______;当人们用3.14乘半径的平方来计算圆的面积是,这就是_____.()
【多选题】
A.信息
B.智慧
C.数据
D.知识
二、判断题
*
1.“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信息具有传递性
对
错
*
2.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成数据才能储存和传输
对
错
*
3.数据分析中采取调查问卷,问题设计越多,得到的数据越多。
对
错
*
4.微信公众号,是为实现和特定群体全方位沟通、互动的营销手段,可以结合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
对
错
*
5.人们在利用数据的同时,自身的行为也在产生数据。如春运流量
对
错
*
6.传感器可以不断地采集数据,直接形成数据分析系统
对
错
*
7.数据加密和数据校验可以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对
错
*
8.视频数据由于内容丰富,格式多样化,不便于储存与传输,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压缩,压缩后内容自然也变少了
对
错
*
9.二维码记录的是数据符号信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
对
错
*
10.大数据要分析的是抽样数据,不是全体数据,只是所抽取样本数据大
对
错
三、材料分析题
*
1.近几年,国家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要形成多元化评价、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模式。某省先进行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提出“3+3”模式政策,即考生总成绩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其中,后者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那麽各校的分层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其要考虑学生的选课需求,教师的调派,人性化分组,学生个性化课表等。王小雅作为高二新生。面临选择……
(1) 在材料中王小雅获取到的信息是什么?(5分)
*
(2) 材料中,学校想要实现''分层走班制'',就要设计一系列功能系统模块,请问下列模块数据采集的合理过程应该是什么?(4分)
1教务基础数据 2走班分班数据 3学生选课数据 4走班排课数据
*
(3) 请根据材料,王小雅在学生选课模块数据中需要上报的数据是什麽?(6分)
*
2.(5分)王老师有一个容量为500MB的MP3,想要存放蔡琴录制的歌曲。假设录制的采样频率为44100Hz,量化数位为16位立体声效果,一首歌曲的时长按4分钟计算。请问这样的MP3,约能存放几首歌曲?(结果取整数)
*
3,(10分)人,狼,羊,菜过河问题;有一个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捆白菜来到河边,河边只有一条小船,人每次过河最多只能带一样,如果人不在现场,狼就要吃羊,羊就要吃菜,他应该怎样安排过河呢?请完成下面的“树”状结构分析图,帮他找到可行的过河方案。
提示;可约定对象在左岸用0表示,在右岸用1表示。
*
4,(20分)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全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老师数据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整体数据素养整体平均分为3.74,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数据素养能力比较好。四个维度中数据意识和道德平均分最高,为3.99;其次是数据知识,平均法为3.52;然后是教学应用,平均分为3.81;最后是数据能力,平均分为3.25。另最后设置一道开放性调查题目“关于教师对数据的获取或使用的观点或疑惑”,用问卷星中的词云分析进行了可视化统计分析得出“数据”“培训”“教师”“意识”“数据安全””氛围“”资源“等高频词。
(1) 高频词所反映出的信息是什么?(4分)
*
(2)通过大数据呈现,请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16分)
参考答案: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新教材第一章章节测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