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
①猫儿岩并不高,海拔约九百米,从山脚到山顶,一个多小时就足够了。我是带着一份敬重和好奇去拜访康德庆老人的。
②老人就住在快到山顶的南边一平台处。房子很简陋,坚条木板围成一个方形,上面盖了一层绿色的玻纤瓦。木屋就十来个平方,门侧有一个灶台,灶台旁便是一个仅能供一人使用的卫生间,我绕着小木屋转了一圈,只有小木屋的后边有一小小的坟堆,坟堆前立着“秦文之墓”,坟上的青草修剪得齐齐整整,坟的四周站立着高低不齐的松树。
③老人把我领进了屋,我快速地扫视了一周,屋角的一堆胶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低下身子,看着这些已经磨破鞋底儿、但鞋帮还好的胶鞋,我已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我一双双地数着,一共有四十二双!我这时才下意识地深深望着德庆老人。老人已七十多岁了,皮肤粗黑,皱纹清晰,脸上写满了岁月留下的沧桑,而沧桑里却透着硬朗,透着一股执着劲儿。老人说,他在山上已四十多年了,他每天在山间重复地行走,生怕有人砍了这树,生怕有火毁了这林。因为这树林深处有一块墓碑,是他终生的守候,是他不能碰触的痛。
④去年秋天,他因不留神一脚踩滑,从山上滚下去,受了伤,住了院。德庆老人出院的那天,镇敬老院院长再三跟他讲,决不容许他一人再守山了。可老人却说:“猫儿岩是我的生命,离开了猫儿岩,我就会死去。”劝说无效而终,老人依旧又上了猫儿岩,依旧守着他那十几平米的小木屋,依旧守着猫儿岩的树木,依旧守着小木屋后的那座坟墓。
⑤其实,人是需要有寄托的。我对德庆老人有这样的寄托由衷地敬佩。每当夜深人静时,老人就会呆坐在小木屋后的坟堆旁,他好像在与坟堆说着什么……
⑥我是带着好奇听完老人讲这段故事的。
⑦秦文是猫儿岩村小的老师。全村老少无人不晓,是因为他的才毕,他的书教得好。村里的人讲,现在可盼来了一位好老师,我们要留住他。这里更需要他,秦文老师放弃了更好的待遇,一年又一年在这里孜孜不倦,用自己的品格,才华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文革”开始后,村里的醒目位置都要书写标语,村支书便请秦文老师去写。在村办公室外面的墙上,秦文写了一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标语。第二天,村支书去检查,却发现秦文写的这副标话把“解”字写漏了,就成了“我们一定要放台湾”。这下可糟了,在那个年代这可是政治上的错误,秦文也因此闯下了大祸。康德庆一直对秦文心存敬意,眼看着村里的造反派们对秦老师下手,欲上前制止,只见一个拳头刷地飞到了秦文的脑袋上,秦文“哎哟”一声便倒了下去,康德庆赶忙上去扶起秦文,可秦文却已说不出话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便咽气了。才华横溢又有着极好口碑的秦老师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⑧康德庆难过万分,带人将秦文老师埋在了猫儿岩上。接着,康德庆便修了小木屋,开始守着这小木屋,守着秦文老师,这一守便是四十多年的时光!
⑨此刻,阳光直直地照在猫儿岩上,鸟鸣滤过温馨的山风,拂过屋前的沉寂。猫儿岩在五彩的阳光下,静静地为大地而歌。而守候他的人,在完成了一份救赎的同时,也默默地将一份良知和暖意播撒在这山间,随着时光的流逝飘向更远更远的地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③段中有关胶鞋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4.读选文⑤段,简要说说德庆老人面对坟堆会诉说些什么。
5.请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以“我”的情感流露凸显老人形象。
B.选文②段的加点词“齐齐整整”,写出老人对坟墓勤于管理、用心守护,对逝者充满敬意。
C.选文③段的外貌描写,细腻地刻画了饱经风霜仍硬朗、执着的老人形象。
D.选文⑨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沉寂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老人懊恼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