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九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音乐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片段采用了()的创作手法。
A.模进
B.鱼咬尾
C.重复
D.起承转合
*
2.下列不属于起拍收拍三要素的是()。
A.速度
B.力度
C.情绪
D.姿势
*
3.下列音乐术语中,表示音乐进行速度在 Andantino与 Allegretto之间的是()。
A. Moderato
B. Presto
C. Adagio
D. Lento
*
4.下面谱例中的两个和弦连接属于()。
A.强进行
B.弱进行
C.根音四度上行
D.平行八度上行
*
5.在交响乐的最高潮部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将力度达到最强、将情绪烘托到极致的方式进行表现,那么下列合适的力度记号是()。
A. Piano
B. Fortissimo
C. Pianissimo
D. Forte
*
6.李铁梅这个人物是现代京剧中()剧目的女主角。
A.《红灯记》
B.《沙家浜》
C.《海港》
D.《杜鹍山》
*
7.这是一种人数较多的演唱方式,不分声部,大家同唱一支旋律,在演唱中虽然有轮唱的处理,但仍属此范围。这种演唱形式是()。
A.独唱
B.合唱
C.齐唱
D.小组唱
*
8.下列戏曲作家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王实甫
D.郑光祖
*
9.下面的歌曲片段出自作品()。
A.《可怜的秋香》
B.《黄河怨》
C.《西风的话》
D.《毕业歌》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歌曲的音乐主题结构形态的是()。
A.乐汇型
B.乐节型
C.长气息的乐句型
D.乐段型
*
11.《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
A.嵇康
B.欧阳修
C.孔子
D.何天成
*
12.《黄河大合唱》是洗星海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是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其中()以配乐诗朗通的形式来表现,并以三弦伴奏。
A.《黄河船夫曲》
B.《黄河怨
C.《黄河之水天上来》
D.《怒吼吧,黄河》
*
13.下列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法密律
②何承天新律
③蔡元定十八律
④京房六十律
⑤三分损益法
A.⑤④②③①
B.⑤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⑤
D.⑤③②④①
*
14.交响诗《荒山之夜》是()的作品。
A.穆索尔斯基
B.柴科夫斯基
C.巴拉基列夫
D.格拉祖诺夫
*
15.下列关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描述有误的是()。
A.创作领域几乎涉猎古典主义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
B.5首钢琴协奏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C.作品中充满了动力性、革命性与英雄性因素和风格
D.《第九交响曲》将合唱与交响乐队相结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效果
*
16.下列谱例中的旋律片段出自()。
A.《1812序曲》
B.《悲怆奏鸣曲》
C.《悲怆交响曲》
D.《热情奏鸣曲》
*
17.下列作品不属于19世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创作的是()。
A.《弄臣》
B.《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C.《费加罗的婚礼》
D.《茶花女》
*
18.世界近代音乐史上有两位集印象主义音乐之大成的大师,即德彪西和()。
A.拉威尔
B.杜卡
C.雷斯庇基
D.巴赫
*
19.下列关于复调音乐声部独立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各声部通常可采用不同的节奏
B.各声部主要采用正向或反向的旋律进行
C.各声部可采用斜向的旋律进行
D.各声部常常先后进入
*
20.下列音乐片段使用的模仿手法是()。
A.扩大模仿
B.倒影模仿
C.紧缩模仿
D.逆行模仿
*
21.某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神圣的战争》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引导学生体会与感受两者的不同,分析两首歌曲各自的美感。该老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以下哪种教学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教学难点
*
22.张老师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张老师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该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违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基本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
*
23.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滅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
*
24.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教师在深入赏析环节让学生聆听乐曲,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乐曲分成几个部分,并找到含有螺蛳结顶的段落,邀请学生用图画、动作等方式形象地描述这一段的特点。该老师的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哪一条?()
A.音乐性原则
B.愉悦性原则
C.形象性原则
D.情感性原则
*
25.音乐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其中音乐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的哪项内容不属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范畴?()
A.音乐基础知识
B.音乐基本技能
C.音乐审美能力
D.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
26.刘老师在教授《长江之歌》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奔腾而过的情境,花了35分钟的时间播放纪录片,并讲解图片资料。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最后花了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唱。请问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违反了以下哪种基本理念?()
A.关注学科综合
B.面向全体学生
C.突出音乐特点
D.弘扬民族音乐
*
27.学生分组为音乐作品编配音效时,最适宜调动学习兴趣的方法是()。
A.教师讲授编配伴奏的基本方法
B.教师示范如何操作
C.教师为学生提供范例
D.学生分组探索,教师指导帮助
*
28.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A.凯洛夫
B.柯达伊
C.奥尔夫
D.达尔克罗兹
*
29.音乐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是最重要的四种要素。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方法
B.学生、教学内容、重难点、方法
C.教师、方法、教学内容、工具
D.学生、教师、教学设计、方法
*
30.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科学合理的发声练习,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以达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
A.1-2年级
B.3-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二、音乐创编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为下面歌曲编配伴奏
要求:
(1)标明调式调性。(2分)
(2)为旋律选配和弦,写在低音谱表上。(4分)
(3)标记和弦功能。(4分)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歌曲的调式调性。(3分)
(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3分)
(3)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6分)
(4)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3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3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牧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案例:
在欣赏课时,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并邀请学生聆听准备在聆听结東后提出关于青海民歌特点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而在播放歌曲时,有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说道:“老师这首歌曲好难听啊,我想听流行歌曲。”这时候许多学生都附和起来,李老师生气地大喊:“叫什么叫?你们懂不懂艺术!”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7分),并阐述自己的观点(8分)。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彩云追月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値观】体会乐曲创造出的优美夜色,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欣赏歌曲的同时,利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情境描绘等方法对歌曲进行学习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主旋律元素为歌曲分段,了解基本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整首乐曲优美的氛围以及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难点】分三段赏析整首乐曲,体会三段不同的夜色情境。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这么多的传统节日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同学给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答案,教师给予回应,并提出教师自己喜欢在中秋节赏月,顺势导入本课。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1)初听音乐,提出问题:这首乐曲制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氛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舒缓、优美”的感觉,并进行板书。
(2)再听音乐,提出问题:这首乐曲主要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是根据什么进行区分的?全班学生共同回答“三个乐段”,学生单独回答“根据明显的主旋律片段来区分”。
2.探究学习
(1)单独听第一乐段,提出问题:这一乐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夜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笛声轻盈似云、二胡圆润如月,表现出刚刚入夜,月色朦胧的“云月初升”的景象。教师弹奏钢琴,带领学生学唱乐曲主旋律片段,感受夜色的美好。
(2)单独听第二乐段,引导学生得出两个乐段的主旋律并无基本变化。
(3)在教师单独弹唱第二乐段的部分段落之后,提出问题:第二乐段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比较得出五声音阶扩充为六声音阶以及节拍变化更丰富的答案。由此表现出夜色渐浓,月色醉人的“云开月明”的景象。
(3)单独听第三乐段,明显听出并无主旋律片段,提出问题:在没有主旋律片段的情况下,乐曲是如何表现彩云追月的景色的?学生给出多种乐器如对话般交替演奏的答案,教师总结这种形式是将云月拟人化,表现出“戏云弄月”的景象
(三)知识拓展
回忆整首乐曲,提出问题:乐曲中主要出现了哪些乐器?引导学生回答笛子、二胡、琵琶、木鱼等答案,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分类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去乐器,并推及至中国民族管孩乐队的编制。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表达对乐曲的喜爱,体会乐曲表现出的对自然景色和恬静生活的热爱。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诗词为乐曲主旋律填词并演唱。
六、板书设计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