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以下不合适的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颕《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风凰台》
D.杜甫《春望》
*
2.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
A.《记念刘和珍君》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
3.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海的女儿》
B.《麦琪的礼物》
C.《绿野仙踪》
D.《夏洛特的网》
*
4.某教师在八年级开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5.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
6.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儿化具有区分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下列可以举例说明的是()。
A.头儿 盖儿
B.鱼儿 叶儿
C.人儿 根儿
D.歌儿 馅儿
*
7.某版教科书《词五首》课后有这样一段文字:词是唐五代时期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乐府”“近体诗”“诗余”“长短句”等。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
8.学习闻一多《想和做》后,教师布置一项作业,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积累成语“锲而不舍”。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的方法
B.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成语的含义外显出来
C.规避了枯燥的机械训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D.从评价形式看,该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终结性评价
*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
B.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
10.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学校应充分利用自己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
B.教师要结合使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深人品味文本
C.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情境
D.教师要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11.阅读《风筝》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大家先来看几张放风等的图片,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些场景,以及图片中人物放风等的心情。
生:[B]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空旷的广场上放风等。看见风筝在蓝天里飘荡,大家笑啊、跳啊,十分开心。
师:[C]请你再说得生动一些,语言再美一些。
生:[D]嗯,嗯......(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一教学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B.该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
C.教师的提示语明确、具体,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D.该生不能进一步补充,说明形象描述能力较弱
*
12.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新闻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真实、准确。
师:很好,这篇新闻中哪里最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呢?
生:关于时间的表述。
师:[A]很好,请画出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非常好。这类向子具有“多”而“准确”的特点。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计时准确到了每时每分。
师:[B]作者为什么要烦繁使用精确的计时?
生: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师:[C]对,时间衔接非常紧密,就像我们用相机连拍一样。这种表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就像等待久别的亲人,急切盼望回归。
师:说得很恰当,大家注意到时间表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有,比如“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其他地方都是数宇表述,这里的“第一分钟”用文字表述。
师:[D]这位同学读行非常细致,这个“最后”和“新的”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生:“最后”是相对英国殖民统治而言,“新的”是相对中国政府收复香港而言。
师:很好。这里的表述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终于盼到了回归时刻,有一种自豪感。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表述时间的语句入手,教学切入点选择恰当
B.追问重复前一教学环节,小结了新闻语言的特点
C.提问能调动日常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D.提示语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13~15.略。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18题。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ニ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洞庭湖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扬,更因宋代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而熠熠生辉。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课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重修岳阳楼。
2.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4.国怀乡,忧畏讥。
5.心旷神怡,宠辱忘,把酒临风。
6.微斯人,吾谁与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6.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三题,不少于200字。(20分)
17.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20分)
18.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5分,第21题15分,共40分)
阅读某教师有关《背影》的教学叙事,完成第19题。
案例:
《背影》中写到“父亲”送别过程中对“我”说过四句话,摘录如下:
他畴躇了一会…出去吧,里边没人。
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本题要求学生体会对话,感受描写的作用和妙处。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弱项。我把这个大题分解为六个小题:
(1)“父亲”能不能再多说几句话?多说些什么话?有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四句话?
(2)这四句话都不长,是不是因为“父亲”无话可说,或者表达能力差,你能结合“父亲”的性格、境遇分析一下吗?
(3)“父亲”每说一句话时,脸上都有某种相应的表情,但文中没有直接写,你能说出“父亲”每句话的表情吗?
(4)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潜台词,请补充出来。
(5)第二向话“我买几个橋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除了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外,在文章结构上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6)假如将第三、四向对话合在一处,中间省去动作描写,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样?
问题:
19.请评析该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有哪些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
20~21.略。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