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九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丝
B.医用酒精中乙醇浓度为95%
C.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
2.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3.①pH=0的盐酸;②0.5mol·L
-1
的盐酸;③0.1mol·L
-1
的NH4Cl溶液;④0.1mol·L
-1
的NaOH溶液;⑤0.5mol·L
-1
的NH
4
Cl溶液。以上溶液中水电离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③④⑤
D.⑤③④①②
*
4.25℃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別为c1、V1的一元强碱ROH溶液与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2、V2的元弱酸HA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只有当pH<7时,才能满足c(R+)+c(H+)=c(A-)+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
D.若V1=V2、c1=c2,则c(A-)+c(HA)=c(R+)
*
5.
A.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足量HCI
B.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
C.加热该物质溶液,再通入足量的CO2
D.加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足量 NaHCO3溶液
*
6.Cu
2
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
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Cu+H
2
0==Cu
2
O+H
2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B)
A.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B.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0H--2e-==Cu2O+H20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图1
*
7.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C.装置丙:验证HCI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A个S03分子的体积约为22.4L
B.常温常压下,0.2mol氨气所具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C.1 L 0.2mol·L-1的Na2S溶液中,S2-的数目为0.2NA
D.1 mol 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
9.科学家发明的透明坚硬的镁铝氧化物新型材料,可以用作显示器和手机屏幕。下列有关镁和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的金属性比铝弱
B.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盐酸反应
C.镁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3
D.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均表述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物质的化学变化
B.物质构成的奥秘
C.化学与社会发展
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
12.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
13.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一听记
B.指导一实
C.组织一参观
D.实验一讨论
*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师观,这种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
15.化学教师对教学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评价是()。
A.研究性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工作性评价
*
16.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演法
D.谈话法
*
17.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
B.概念同化策略
C.问题解决策略
D.概念图策略
*
18.下列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基本环节的是()。
A.备课
B.教学设计
C课堂教学
D.作业布置与反馈
*
19.某教师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中,“物质的构成”这一知识内容的板书形式如图3所示。该教师的板书采用的形式是()。
A.提纲式
B.图表式
C.运演思路式
D.综合式
*
20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不适宜采用的是()。
A.纸笔测验
B.活动表现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问卷调査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共25分)
21.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问题
(1)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实验教学活动?
(2)化学教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氧化物之一。以下是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由学生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简将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如图4所示,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蜡烛熄灭,且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2)由学生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3)由学生继续将上述实验后瓶内液体倒出数毫升至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将上述试管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由学生取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納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2)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实验(3)结论:二氧化戚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易发生分解。
实验(4)结论:二氧化碳能跟氩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小结】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及检验方法。
问题:
(1)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2)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
23.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面的试题。
【试题】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为常见的金属单质,G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图5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a.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学生在试题b上的得分偏低。
问题
(1)该试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分析学生在试题b上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
(3)如果你来讲评该试题,你将给予学生哪些学法指导?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4.案例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老师用镁条替換了原本的磷,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是瓶塞没有塞紧,燃烧过程中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所致。
问题:
(1)学生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2)测得的结果中氧气的含量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二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设计实验证明这部分学生的分析是不够全面的。
(4)谈谈化学实验的功能有哪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金属与金属矿物”部分的内容:收集有关钢铁锈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铗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材料二某版本化学教科书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部分内容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活动与探究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试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銹蚀的条件进行探究。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思考: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千燥剂氯化钙,你还可以选用共他物品。仔细观察并参考图8-23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制锈蚀需要条件,例如,要有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相互接触,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等等。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而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要求:
(1)试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分析。
(2)根据上述材料,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方面进行。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