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七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的构成可以是RNA、蛋白质和磷脂
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載体都是蛋白质
C.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单体组成的,核酸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单体组成的,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体组成的
D.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3.下列与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要通过載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B.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D.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体和能量
*
4.有三支试管甲、乙、两,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常液,再按右下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两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結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
5.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
6.一直以来,儿童健康备受社会关注,下图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发生感染的程度。请你结合免疫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早产婴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高主要是由于个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
B.满月婴儿不易生病的原因往往是母乳喂养使婴儿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据图预测,人体在达到入托幼机构年龄段后,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机体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呈正相关
D.从上图可知人体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自身的免疫力和所处环境因素都有关
*
7.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机物
B.动、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细胞代谢调节物质
C.动、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器官(或细胞)产生的
D.动、植物的一生都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8.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A.①不能证明S型茵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英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蔺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9.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的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 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
10.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号和6号表示男性患者,则3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A.2/3
B.1/2
C.1/3或2/3
D.1/2或2/3
*
11.下图是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时得到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表示“J”型增长,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B.曲线Ⅱ表示“S”型增长,种群增长率在a点时最大
C.在曲线Ⅱ的bc段,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在曲线Ⅱ的cd段,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12.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对于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利用是这射术将目的因导入植物地
B.动物因工程的受体知胞一般为受精
C.在受体地内检测到外源基因是基因工程成动的标志
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时,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
14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
15.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所有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①过程发生后,胰高血糖素随即升高
C.胰岛素能促进靶细胞完成②和③过程
D.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⑤过程
*
16.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鱗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J的能量
B,物中15%的能量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 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产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
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
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其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増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使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
18.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存的地点
B.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C.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
D.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19.在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A.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B.杂种自交后的性状分离比
C.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
20.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
21.“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常规育种分别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此类提问属于()
A.理解型
B.分析型
C.评价型
D.综合型
*
22.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个学分。
A.2
B.4
C.6
D.10
*
2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査、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
24.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都助者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
25.在了解鱼的尾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的方法是()
A.归纳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下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回答:

(1)图示的结构涉及         个神经元,含有        个突触。(4分)
(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B释放神经递质的性质依次是           、        。(4分)
(3)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 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1分)“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2分)
(4)如图,已知ab=bd,则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次,如刺激c点,则偏转       次。(4分)
27.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自(称为蛋自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7分)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                 可以快速増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8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林老师为了上好《细胞的结构》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细胞模型、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展示了细胞模型,因为模型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作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
(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
29.材料:
“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和掌握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概念的区别,而是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教师同时也在模型构建的示范),就概念的生成展开了下面的一系列对话:
教师:在老师所画的图中,让长度相同、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什么?
学生:联会。
教师: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个概念是“同源染色体”,接照对字面的理解,你认为该怎么定义呢?
学生:来源相同的染色体。
教师:既然来源相同,那为什么配对的染色体要用两种颜色表示呢?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同源染色体不是指来源相同的染色体,而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联会的两条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教师:大家对这样的定义有没有不同意见?
教师: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和形状是不是绝对相同呢?是不是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配对之后才出现同源染色体呢?
(教师演示受精作用课件、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以及受精卵中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源、形状和大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教师: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不是同源染色体呢?如果是的话,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①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对话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如何通过对话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请根据材料回答:
(1)如何才能使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10分)
(2)教师进行提问时的要点有哪些?(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请以“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为命题,用教材中涉及的概念绘制一个概念图.
制作要求:
(1)各概念间层级逻辑关系清楚,无科学性错误。
(2)符合绘制规范的基本要求。
(3)制作的概念图布局较为合理、美观。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