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七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历史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了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
3.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
4.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
5.221年,刘备亲率蜀军攻打吴国,结果蜀军“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骨漂流,塞江而下”。造成这一惨败景象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猇亭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陵之战
*
6.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禄山等叛军在叛乱初期攻下军事重镇潼关,进占洛阳和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这说明()
A.统治者昏庯无能
B.前方将领指挥不力
C.安史叛军实力强大
D.军事上的溃败反映当时各项制度遭到破坏
*
7.张居正为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推行“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鞭法”说法正确的是()。
①缓解财政紧张状况
②简化了征收手续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
④直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8.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
9.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千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题干中的照会()
A.反映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中国的利益
B.协调了列强在华利益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局势的稳定
C.危及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
D.反映美国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
*
10.1913年,某地农民家贴的春联内容如下:“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政府从未试图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统治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11.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它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
12.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属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该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
1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国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进行和平竞赛。这表明当时我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
1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公司制
B.实行股份制
C.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5.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古代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C.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D.制定了财产等级制度
*
16.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B.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C.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D.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
17.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殖民帝国退出殖民地后的遗留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促进了世界性市场锥形的形成
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1933年11月,美国民间工程署成立,获得联邦政府33亿美元拨款,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此外,联邦政府组建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这些举措先后吸收一百多万名男性青年从事名目繁多的市政建设工作。上述举措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
A.整顿金融行业,恢复经济信誉
B.刺激工业生产,恢复生产活力
C.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
D.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困难民众
*
20.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条约,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一罗马
B.《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一布鲁塞尔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一里斯本
D.《北大西洋公约》一华盛顿
*
21.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两国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1976年,美苏两国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的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两国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
22.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长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美国财政部长评价的事件是()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
23.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优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主观性
*
24.下列选项中与《史记》《汉书》合称“前四史”的是()。
A.《隋书》《周书》
B.《三国志》《后汉书》
C.《后汉书》《隋书》
D.《国语》《春秋》
*
2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
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③重要的历史概念
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的原因。
27.简述乡土历史教学的功能。
28.简述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使用讲述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朝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清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的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載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規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有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分析其原因。(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教学日记中写到的疑问。
今天让我意外的是关于这次单元测评的成绩。平时成绩在95分以上的张晓璇、王丽娜、赵小杰竟然オ考了60分,其他学生大多也都不及格。在课下我找到这几位学生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普遍反映测试题目出得过难、过偏。我下班回家重新分析了測试题,认真思量权衡了许久,发现的确有不少题存在这种问题,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
问题:
(1)这位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候没有把握好哪种指标,应该如何把握?(8分)
(2)除此之外,试题命制中还应注意哪几个指标?(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位教师在讲授有关都江堰的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1)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掌握从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参与调查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历史遺迹资料的研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4)简述你对都江堰社会调查活动的研究计划和具体方法,相关内容见下表。
问题:
(1)该教师的作业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会过多古用学生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S分)
(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做到哪些内容?(请写出三条)(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規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掲露了他们的腐朽与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宣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エ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報转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