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十九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9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回答1~2题。

*
1.该地经度为()。
A.75°E
B.75°W
C.165°E
D.165°W
*
2.该地纬度可能为()。
A.30°N
B.30°S
C.45°N
D.45°S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早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不断增多增大。据此完成3~4题。
*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风
C.冰川
D.流水
*
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増大是由于()。
A.冻融塌陷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地面沉降
*
5.广西所发现的天坑和天坑群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全州县,到西南部的龙州县;从西部的那坡县,到中部的合山市;就连桂林的城市公国——七星公园中都有天坑存在。下列景观与天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断块山
B.地下暗河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
下图为黄士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6~7题。


*
6.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达到()米。
A.26
B.34
C.36
D.44
*
7.3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
8.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地下径流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
9.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优点是()。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问题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下图是我国春天开始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

*
10.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进入春天的时间滞后,原因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人春时节易受北方来的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
B.四川盆地入春时间云量大,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回升快
C.长江中下游平原入春时节多晴朗天气,气温回升慢
D.四川盆地南部山地有缺口,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气温偏高。
*
11.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倒春寒”天气系统的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ロ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ロ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ロ国。据此完成12~14题。
*
12.巴西大豆总产量増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
13.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14.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须()。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15()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
A.潜育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
B.碱化过程
D.潴育化过程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ロ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赏,次目将产品到欧洲。据此完成16~18题。
*
16.该工厂可能生产()。
A.化工产
B.电子产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
17.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产品生产厂在地域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①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②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③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8.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布局工厂,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大量的廉价土地
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我国劳动年龄人ロ(16-59岁)数量从2012年首次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胎政策。据此完成19~20题。
*
19.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②发达地区和城市污染严重
③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④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20.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双降,影响最明显的产业是()。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下图为亚热带某滨海城市与周固乡镇交通联系图,近年该区域修建了跨海大桥。读图完成21~23题。


*
21.图示区域()。
A.北部地形较南部平坦
B.南部人口较北部稠密
C.南部多为淤泥质海岸
D.海湾为冰川侵蚀形成
*
22.若行驶在大桥上的汽车看到太阳在正前方路面上,此时可能是()。
A.6月1日早晨
B.1月1日早晨
C.9月23日黄昏
D.11月1日黄昏
*
23.跨海大桥修通后()。
A.甲乡镇的服务范围将扩大
B.甲乡镇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均加快
C.乙乡镇的交通枢纽地位明显提升
D.城市面积向东扩展速度大大加快
读下图,完成24~25题

*
24.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
25.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④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6.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教学建议的理解。(10分)
27.画出我国国土轮廓图(用线条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8分),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8.材料一大别山区图(下图)

材料二古人登上大別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材料三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问题: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大别山南北坡景色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6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并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29.材料:
孙老师在安排学生自学“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时,向学生展示的自学要求如下
(1)什么是气候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有哪几种类型
(3)你是如何理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
(4)不同尺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我国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有哪些特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
(1)分析材料中孙老师设计的自学要求的优点和不足。(6分)
(2)如何设计学生的自学要求?(10分)
30.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讲解“东部农业区的南北差异”时的教学片段。
导入教师: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那么老师再来问问大家“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回答:因为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展示素材】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活动】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不同的地区,第一组代表东北平原,第二组代表华北平原,第三组代表长江中下游平原。
【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作物分布示意图并思考
(1)不同地区主要种植什么类型的农作物?
(2)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否相同?分别是怎样的?
(3)产生区别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展示东部不同地区的农业差异,见下表。

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刘老师在运用小组讨论进行教学时出现的问题。(8分)
(2)简述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步骤。(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4分)
31.阅读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部分内容。
时空分布不均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潮的分布、水量的大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示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图3.13)。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北方平原广闹,耕地面积大,人ロ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キ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千涸见底,水资源相对不足。由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图3.14),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显著,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早地为主。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早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早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活动: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资料,试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哪些特点?
2.试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以上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