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二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细菌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₂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
2.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
3.当农民伯伯对小麦植株一次性施肥过多时,小麦植株会出现萎蔫现象,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烧苗的现象。当植株发生萎蔫时,最适宜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加强光照
B.适当浇水
C.增加空气流通
D.移栽植物
*
4.学校里种植了品种繁多的月季花,某兴趣小组想让一株月季开出不同色彩的花,应该采用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粉
B.扦插
C.嫁接
D.植物组织培养
*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
6.下列人体生理活动是单向的是()
A.甲状腺细胞与胰岛B细胞间的作用
B.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与腺垂体之间的激素调节
D.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
*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鉴定实验一般设立对照实验,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B.利用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原理,可用无水乙醇对绿叶中的色素进行提取
C.在色素提取实验中,添加二氧化硅是为了保护叶绿体色素不被破坏
D.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15%酒精与95%盐酸构成解离液,其作用是固定细胞
*
8.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染色体上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
9.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
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
10.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cm左右
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再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正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
11.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
12.在叶肉细胞中,CO₂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3.假设小鼠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共形成20个四分体,其中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概率为()。
A.1
B.1/2
C.1/3
D.0
*
14.图1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白色为不患病,灰色为患病;圆圈为女性,方框为男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家族患的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症,父亲和女儿的基因型相同
B.该家族患的可能是并指,父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
C.该家族患的可能是白化病,母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
D.该家族患的可能是红绿色盲,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
*
15.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而乙烯能促进植物器官脱落
B.生长素和乙烯都通过在生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到达相应部位
C.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后期,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不起调节作用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浓度过高反而会起抑制作用
*
16.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突变型的2倍,但固定CO₂酶的活性显著低于突变型。图2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₂吸收速率,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在强光的环境中,突变型水稻较野生型水稻更加适应环境
D.利用强光的环境,可以使野生型水稻定向突变为突变型水稻
*
17.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运动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B.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运动消耗的直接能量是食物中的化学能
D.运动离不开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
*
18.以下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C.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蚯蚓生活在土壤中
*
19.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容易找到葫芦蘚这是因为()。
A.葫芦藓矮小
B.葫芦藓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C.葫芦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
D.葫芦藓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
20.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壁内有肠腺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21.在进行“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然后分析不同血管管的特点。该教学方式属于()。
A.讲授式教学
B.发现式教学
C.实验演示式教学
D.小组合作式教学
*
22.某教师在"青春期”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请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回答。该教学行为符合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A.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面向全体学生
*
23.在“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对某种植物做了如下处理:一部分营养液中元素齐全,一部分营养液中缺少某种元素,每天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这种实验属于()。
A.对照实验
B.演示实验
C.定量实验
D.调查实验
*
24.在结束“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后,教师设计如下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结束后,小亮同学找来了一根白色长绳,用红、橙、黄、绿等记号笔在长绳上涂出长短不一的区段,之后,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在小亮的动手活动中,长绳、各色区段、短棒 分别代表的是( )。
A. DNA、染色体、基因    B. DNA、基因、染色体
C.基因、DNA、染色体     D.染色体、基因、DNA

该题目属于认知目标领域的()层次。
A.理解
B.识记
C.分析
D.综合
*
25.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节课的结束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东北虎的体积为什么比华南虎的体积大?并引导学生尝试从体积和表面积关系与老虎体内热量散失,以及两种老虎的生活环境这一角度,解释该现象。该教师的结束类型属于()。
A.承前启后
B.比较归纳
C.拓展延伸
D.悬念启下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9分)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3分)
27、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控制牛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如果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上述两头黑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3分)
(2)上述两头黑牛再产生一只雌性黑色小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3分)
(3)某农科院利用棕色公牛的体细胞核和黑色母牛的去核卵细胞,组成重组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植入另一头黑色母牛的子宫孕育,则所生产牛犊的性染色体组成及体色分别为__________(3分)
(4)已知牛角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有一头有角母牛产生了一头无角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为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6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某教师在“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准备:全班30名学生分成3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5只鼠妇,1个黑纸盒、1块黑纸板、1块玻璃板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③一次
⑤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用于统计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鼠妇在黑纸板下分布的数量多于在玻璃板下的数量。
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问题:
(1)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及对应的改进措施。(10分)
(2)补充实验步骤。(10分)
29.材料: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某教师通过如下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对疟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的三天周期治疗过程中,疟原虫清除速度出现缓慢迹象, 青蒿素抗药性出现了,这又使得全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不过,前段时间屠呦呦团队又传出好消息,“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已经被攻克!有同学根据这一材料联想到“病原体”
“变异”等关键词。
回答问题:根据上述材料,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相关的生物学关键词?(学生有可能还会提到“免疫”。教师需提示学生疟疾是会反复发作的,并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将这些关键词制作成概念图。
问题:
(1)利用上述材料可以考査学生对哪些知识主题的掌握情况。(10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师设计该材料的意图。(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鸟卵的结构”是某版本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说出鸟卵的基本结构名称与功能。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观察和理解鸟卵的结构与功能,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新鲜的鸡蛋、烧杯、热水、小镊子、解剖盘、解剖针、培养皿、放大镜等,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鸟卵的结构。
要求: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观察实验的教学过程。(20分)
(2)画出鸟卵的结构简图,标明每部分的名称并说明每部分的作用。(10分)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