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二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历史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齐国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并自立为国君,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
2.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例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3.汉惠帝曾发布诏令规定,要求女子在15-30岁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
4.天竺的熬糖法在唐代传人中国,改进了中国的制糖技术。唐代高僧玄奘在天竺期间,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在该地流传。这最能体现()。
A.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B.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思想等方面的进步和传播
C.唐朝时有许多国家都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D.唐朝与天竺的关系十分友好
*
5.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相同点在于()。
A.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B.均按丁缴纳定额的租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C.以土地、财产多少作为征税依据
D.实行前期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6.《日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土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
7.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留下来赡养亲人。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
8.八幡制铁所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建于1897年,生产设备是花费巨资从德国全套引进。当时日本财政经费紧张,其建设资金最可能来自()
A.本国的海关收入
B.黄金的大量出口
C.《马关条约》规定的中国赔款
D.日俄战争中的俄国赔款
*
9.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___二字。”横线处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
10.新文化运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
C.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
D.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
*
11.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
12.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東,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東。”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贏得人民的拥戴
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
1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期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历史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
14.1992年6月、《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成为明确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15.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罗马帝国进入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在社会经济中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据此可知,古罗马商品贸易的发展()。
A.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D.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
16.历史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东西半球平等的交流
B.欧洲工业文明的到来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
17.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时间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
18.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前言中说:“我希望根据数学原理……我们能够对别的自然现象进行推理……我希望这里所阐明的原理,会有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或更可靠的哲学方法有所了解。”事实证明,牛顿的数学贡献()
A.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方法
B.为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
C.为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奠定基础
D.为启蒙思想家规划社会蓝图提供了范式
*
19.“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下列对英国这一法律规定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
20.布菜德雷曾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世人
*
21.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
22.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追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题干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区域分工,经济单一
B.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
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
*
23.刘歆编纂的()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
A.七略
B.别录
C.六略
D.艺文志
*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书目是()
A.《遂初堂书目》
B.《郡斋读书志》
C.《直斋书录解题》
D.《中兴馆阁书目》
*
25.历史教学中的图文示意法()
A.能辅助任何知识类型的学习
B.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抵牾
C.不利于体现概念的逻辑关系
D.只能呈现具体的历史信息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请分别从主、客观方面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7.简述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
28.简述影响历史课程实施的因素。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为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載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一一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做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一一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一一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中国近代史的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及文字,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时局图》中的怪兽指谁?(英、俄、日、徳等列强)
(2)他们摇旗呐喊表现了什么?(觊觎中华大地)
(3)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
(4)当民族危机来临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如何应对?(他们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终日饮酒作乐,搜刮民财)
(5)图上的官吏昏昏欲睡,侧卧时手中紧握网绳,网上有位戴着眼镜的文人专心读着八股文说明什么?(腐朽的统治者用科举掌握选拔文武百官的大权,清政府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还在愚弄百姓)
(6)有一人在马旁习武,说明了什么?(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不愿沦为亡国奴,他们为民族危机担忧,与腐朽的统治集团形成鲜明对比)
该教师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最终使学生对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局势有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
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1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教师准备在全市上一节观摩课,课题是“秦王扫六合”。他的教学设计是在该课的结尾由学生分角色扮演秦始皇、三公、九卿和儒生,通过学生的个性表演来帮助全体学生对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形象记忆。教师在设计意图中这样写道:“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目的,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设计是否恰当?说出你的理由。(8分)
(2)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