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十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四个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正年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
1.①地纬度为()。
A.0°
B.10°N
C.10°S
D.40°S
*
2.①地与②地()。
A.都位于北半球
B.自转线速度相同
C.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任何时候地方时均不同
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据此完成3~4题。
*
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是河流的汇水线
B.从东侧爬山比西侧更省力
C.M1山坡的坡度小于M2
D.①地能看到②地景观
*
4.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A.70米
B.98米
C.220米
D.270米
读2018年12月15日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图,回答5~6题。
*
5.下列城市中,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A.呼和浩特
B.上海
C.台北
D.广州
*
6.此时北京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烈日炎炎
B.高温暴雨
C.晴空万里
D.降水降温
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某山地的南坡与北坡和欧洲某山地的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完成7~8题。
*
7.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A.①坡是北坡和迎风坡
B.②坡是南坡和迎风坡
C.③坡是阴坡和背风坡
D.④坡是阳坡和迎风坡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主导因素是热量
“蓝洞”是指在海岸或珊瑚礁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我国三沙市水乐环礁中的蓝洞“永乐龙洞”(16º31'30"N,如下图)深达300.89米,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蓝洞。
地学家们一般认为“永乐龙洞”应为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最低时期以前由陆地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由海平面以上沉降于海面以下形成的。第四纪冰期最低海平面的位置一般被认为距现今海平面约-125米。据此并读图完成9~10题。
*
9.若“永乐龙洞”是由溶洞整体垂直沉降成为“蓝洞”,则其至少下沉了()。
A.175.89米
B.300.89米
C.425.89米
D.727.78米
*
10.永乐龙洞”是由溶洞整体垂直沉降成为“蓝洞”的过程中()。
A.一直处于温暖的环境中
B洞体深度一直在增加
C.第四纪冰期是关键因素
D.由流水溶蚀转为海浪侵蚀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垂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11~13题。
*
1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
1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B.图中岩层的沉积物颗粒由①至④逐渐变粗
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
1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
B.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
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4~15题。
*
14.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状,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
15.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黄,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回答16~17题。
*
16.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
17.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据此完成18~20题。
*
18.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A.伦敦塔桥
B.古罗马竞技场
C.凡尔赛宫
D.克里姆林宫
*
19.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的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该国地处()。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
20.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冬季严寒干燥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21~22题。
*
2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全国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
2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ロ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徒路线,其中东亚一溴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读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23~24题。
*
23.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RS
C GIS
D.数字地球
*
24.导致东亚一澳大利亚迁徙路线候鸟面临威胁大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
B.水土流失
C.栖息地功能退化
D.气候变化
*
25.中国已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协调并行的海洋保护管理体系。以下列岛属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是( )。
A.普陀中街山
B.宁波渔山
C.平阳南麂
D.苍南七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6.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的内容,并举例说明。(10分)
*
27.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6分)。设计运用此图进行教学的学生活动(4分)并说明其作用(4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8.材料: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鑲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注地一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増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
问题: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4分)
(2)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6分)
(3)说明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之间关系的主要途径。(6分)
29.材料ー 下面是关于“对流层中高度每升高1km温度约降低6℃”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知道“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的飞行高度是340km,大家计算一下翟志刚太空行走
时,太空中的温度是多少?
生:每升高1km,温度约降低6℃,那么应该是-2040℃。
师:真的有那么低吗?
生:......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学习“三圈环流”时,曾经做过一个前提假设,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师:对!也就是说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三圈环流在地球上才真实存
在。那么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真实存在吗?
生:当然,在南半球就存在。
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
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8分)
(2)除了材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明。(8分)
30.材料:
赵老师设计了“访问”鲁尔区的东北工业区经济发展智囊团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让学生
以小组协作、扮演考察团中成员的形式进行学习。
确定任务:对鲁尔工业区进行基于问题的考察,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提出可行性的振兴
策略。
学生自由选择体验的角色,进行任务驱动学习。学生分四大智囊团对鲁尔区进行考察
(如下表)。完成考察任务后,每个考察团需要提交一份考察报告,通过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把本团的考察结果向东北民众汇报,并接受记者的提问(每个团推选出一名新闻发言人)不
发言的团的团员可以担当记者的角色;发言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协助回答和补充。
在充分的考察后,智囊团“考察归来”,向东北工业区的民众进行成果江报。
在表演结束后,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再次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对这次表演
活动进行肯定的评价。
请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
问题:
(1)分析材料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该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进行评价。(10分)
(2)简述此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程序。(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24分)
31.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ー《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描述人ロ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人ロ迁移”的部分内容。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ロ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ロ机械增长,即迁入人ロ的増加值,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固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
人ロ迁移( 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ロ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例如,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的住所,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定居。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所以,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是人口迁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ー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及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ロ迁移的主要类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カ)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由于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