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
基本信息填写(为后期核对发放成绩,请完整填写)
姓名:
姓名:
电话:
电话:
省市:
省市: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列史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郑伯克段于鄢》
D.《马伶传》
*
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
3.《左传》是一部()
A.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B.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C.纪传体的历史著作
D.纪传体的断代史著作
*
4.《种树郭橐驼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方法
B.夸张手法
C.讽刺手法
D.拟人手法
*
5.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豪放词派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辛弃疾
*
6.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
7.“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出自()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
8.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
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
B.色彩美、意境美、绘画美
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节奏美、音乐美、形式美
*
9.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郭沫若
B.冰心
C.鲁迅
D.巴金
*
10.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1921年出版了新诗集《女神》的诗人是()
A.闻一多
B.胡适
C.艾青
D.郭沫若
*
11.“易安居士”是指()
A.苏东坡
B.李清照
C.王安石
D.辛弃疾
*
12.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
A.契诃夫
B.泰戈尔
C.屠格涅夫
D.伏尔泰
*
13.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
A.《罗亭》
B.《猎人笔记》
C.《木木》
D.《阿霞》
*
14.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A.论据
B.标题
C.论证方法
D.论点
*
15.“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
16.苏轼、辛弃疾同为()
A.婉约派词人
B.豪放派词人
C.风雅派词人
D.北宋词人
*
17.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A.李白
B.自居易
C.李商隐
D.陈子昂
*
18.《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A.周树人
B.茅盾
C.周作人
D.郁达夫
*
19.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毅力》
C.《季氏将伐颛臾》
D.《论快乐》
*
20.下列句中加点字翻译有误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本源
B.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
C.姜氏欲之,焉辟害辟:开辟
D.于是乘其车,揭其剑。揭:高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21~23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21.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4分)
*
22.诗中大力描写西域的寒冷有何用意?(4分)
*
23.诗中哪几句是描写人寒冷的感受?(2分)
(二)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守一城,扞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
24.韩愈在这段文字里,怎样论述了张巡、许远的功劳?
*
25.文中韩愈所批判的“自比于逆乱”的是指什么人?
*
26.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小题。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27.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
28.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2分)
*
29.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日:
      ‘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
30.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
31.上述引文对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
32.此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二)阅读《读树》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
33.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2分)
*
34.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
35.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三)阅读《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她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
*
36.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
37.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
38.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四、作文: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出生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个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竞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
请依据以上材料,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