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四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外果皮是由植物的()发育而来的。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珠被
*
2.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蝌蚪尾部消失
B.高温导致表皮脱落
C.人体胚胎发育时期手指间的蹼消失
D.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
3.现有一名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下列针对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父亲也有
B.他儿子也会有
C.他母亲一定有
D.他妻子正常,他女儿不会有
*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镰刀型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该病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该病患者多肽链上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C.该病不会传给下一代
D.该病患者红细胞为镰刀状,易破裂
*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生态系统中的细菌都是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D.一般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
*
6.转录是生物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RNA转录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识别基因启动区,需要转录调控因子辅助
B.RNA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参与,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的第一个核苷酸键产生
C.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D.RNA是按5’→3’方向合成的,合成的RNA常有与DNA模板链相同的序列
*
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部分病毒进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B.T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
D.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细胞周期增长
*
8.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经常把抗生素抗体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连接质粒,目的是()。
A.使转基因植物更强壮,后续培养更方便
B.后续可使用抗生素培养基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
C.使重组质粒与受体细胞更好融合
D.食用抗生素抗体的转基因食物,人会更健康
*
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板栗,其外面呈现褐色而且坚硬的売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一颗板栗就是()
A.一个果实
B.一个胚芽
C.一个胚乳
D.一粒种子
*
10.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ous肉瘤病毒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
C.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
11.各类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细胞中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蛋白质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同一条DNA链中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
12.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
13.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并感觉右手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A.“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
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右手食指的皮肤内
C.缩手反射并感觉到疼痛都是高级神经活动
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
1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的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
15.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2、6、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据图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且3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1、2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
16.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C.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食品可促进身体快速发育
D.多吃绿色食品可减少污染物的摄入
*
17.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
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
18.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简称ATP。下列细胞器中,能够通过相应的生理过程产生该物质的有()个。
①核糖体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A.0
B.1
C.2
D.3
*
1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
1
,则A基因的频率和F
1
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D)。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
20.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通过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等多种变化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
21.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A.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
B.少数学生参加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C.个人独立进行的课外活动
D.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课外活动
*
22.在进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教学活动中,不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学习
B.观察交流
C.合作讨论
D.自主阅读
*
2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是“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
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
C.该目标是技能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
*
24.在“昆虫的发育”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素到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该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师资源
B.教材资源
C.学生资源
D.网络资源
*
25.教师在正确讲解“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节内容后,指导学生了解血液渗透仪以及肾脏移植等内容,并介绍了一些肾脏保养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该教师的做法遵循的教育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2是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图中的③、④分别对应的是_______。(3分)
(2)在我们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经过气管后顺着_______,到达其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6分)
(3)在吸气时胸腔轮廓前后径、左右径_______,呼气时胸轮廓前后径、左右径_______ 。(6分)
27.我国东部沿海某海滩湿地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滩护堤,互花米草被引入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互花米草在引种后,初期几乎为“J”型增长,除了其自身繁殖力强和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外,原因还有_______。(至少答两条)。(3分)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沙蚕种群每年的同化量远小于浮游植物每年同化量的10%,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6分)
(3)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也使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演替。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减少会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6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片段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而不是冬天呢?
生:春天温度比较适宜。
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呢?
生:清明前后会下雨,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
师:播种种子前,农民经常会耕地,使土壤与空气充分接触,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种子萌发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同学们能总结出可能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吗?
生:空气、水、温度,还可能有旧光
师:那我们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呢?这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对于有多个变量(空气、水、温度、阳光等)的实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探究呢?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根据探究的条件,应该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3)每一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
(4)对于空气这一探究因素,应该怎样设置不同的空气环境?
(5)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的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一样呢?
(6)每一组应该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7)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并设计合理的探究实验方案。
问题:
(1)该教师的实验教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10分)
(2)分析该案例体现了问题串设计的哪些要求。(10分)
29.材料:
教师设计“録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地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教师在其中设置了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变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分类以及教师的设计,该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5分)
(2)如何对生物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花的结构”是“开花与结果”一节的重点内容,某中学生物教师为现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动手能力,激发其探知生命科学臭秘的兴趣,为学生准备了废旧的白色泡沫、多种颜料、粉红与绿色卡纸、细线、废旧毛衣针(金属)、牙签、胶水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作一个桃花模型。
要求:
(1)画出桃花结构模型的简图,标注相关结构名称并写出该模型制作的方法。(15分)
(2)设计一个利用该模型进行教学的教学流程。(15分)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