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一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不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A.向日葵
B.油松
C.满江红
D.毛白杨
*
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
3.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³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³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
4.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
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l
C.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c/a×10⁶KJ
D.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
*
5.图2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
B.若A代表O₂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O₂也不释放O₂
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若A代表CO₂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O₂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
*
6.下图表示三种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3所示细胞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内不含有等位基因
B.图3和图4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基因重组与图5中的基因重组相似
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新的表现型的原因和图3相似
*
7.胸腺素是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A.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B.适宜的给药方式是口服
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C.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某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物质总量会逐渐减少
*
9.下列与体液免疫有关的是()
A.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B.伤口处细胞吞噬毒菌
C.淋巴细胞吞噬病菌
D.血小板对血液的凝集作用
*
10.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
11.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后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12.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
13.图6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与
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②
C.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
D.细胞分化程度③处比①④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
*
14.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
16.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图7中①②③处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变态发育 卵生 体内受精
B.卵生 体内受精 变态发育
C.变态发育 体内受精 卵生
D.变态发育 卵生 空中飞行
*
17.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并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
18.图8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AB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C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FG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
19.下列关于糖类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唯一能源物质
B.核糖存在于细菌中而不存在于病毒中
C.肝糖原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
20.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B.卵裂期胚胎汇总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
2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项内容标准为“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下列关于该内容知识目标的描述,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是()。
A.分析树皮损伤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
B.举例说明植物不同器官所具有的组织类型
C.简述植物主要组织类型的功能
D.说明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
22.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下列不属于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的是()。
A.教材内容的主次
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
C.学生的知识背景
D.教师的知识水平
*
2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以下属于“实施计划”能力的基本要求的是()。
①进行观察、实验
②选出控制变量
③收集证据、数据
④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4.以下是关于“初中生物概念图教学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步骤,不恰当的是()
A.选择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等均无差异
B.甲老师在实验班进行概念图教学,乙老师在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
C.利用期终考试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D.运用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概念图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
25.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的情况下,一般采用()
A.模仿式实验
B.分段实验
C.学生独立实验
D.伴随讲授实验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2.“+”表示出现抗原一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
问题:
(1)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______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______发生抗原一抗体反应。(6分)
(2)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______ (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6分)
(3)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______异常有关。(3分)
27.在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分裂不正常的情况。图9显示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Ⅱ),如图10所示。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观察图9中的生殖细胞,细胞Ⅰ和细胞Ⅱ存在的不同点是______。(3分)
(2)请分析图9中位于该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______ (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6分)
(3)若某男性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图9中的异常情况,则在其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3分)
(4)图10中Ⅰ片段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女性。(3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片段
以下是王老师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1】
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拎着课前搜集的叶片跑向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他们以4~-6人为小组,有的挑选叶片,有的两手撑开袋子,有的将叶片分别装到两只黑色的塑料袋中,有的拿着白线绑扎着,有的在旁指点比划着,有的忙着写标签……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片段2】
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植物会呼吸吗?”“如果植物能呼吸,它应该是呼出二氧化碳吧?”“如果植物真的也呼出二氧化碳,那晚上我们需要的氧气有没有可能不够啊?”…
【片段3】
生物实验室内,大家都在忙活:同一小组内,一位同学将软管伸入石灰水中,两位同学挤压塑料袋,另一位同学用手扶住锥形瓶,四双眼睛齐望着瓶里的石灰水,一下、两下、三下、四下…随着挤压次数増多,忽然,一声惊呼:“老师,我们成功了!”一组学生高举起他们手中的维形瓶(瓶里的石灰水完全混浊),脸上充满着自豪与兴奋。老师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有一组学生却很沮丧:“怎么会没有结果呢?原因是什么呢?”老师倾听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课后,学生来找老师:“老师,我们能不能重新做一次啊?我们的袋子可能没扎好……”老师拍拍学生的肩膀:“你们真实地记录了实验现象,还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经历失败的,不要沮丧啊!明天课间我们再到实验室做一次实验!”
问题:
(1)以上教学片段体现出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5分)
(2)运用案例中具体的事例说明王老师的教学理念。(15分)
29.材料:
某教师在“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实录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展示,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在形态发育上的区别。
师:少量的甲状腺激素居然能使蝌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要知道,人体的血液中除甲状腺激素外,还含有好多其他种类的激素,它们同样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一一激素调节。
二、新课教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
提出问题:(1)什么是激素?(2)人体都有哪些内分泌腺?它们的位置是怎样的?(3)不同内分泌腺分泌哪种激素?(4)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腺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呢?
2.多媒体播放胰腺的解剖过程并出示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挂图。
提出问题: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有什么区别?胰腺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外分泌腺?
3.将学生分组,分析不同的资料,总结相应激素的作用,各组之间再进行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1)侏儒症、巨人症患者的症状以及成因各是什么?(2)大脖子病、甲亢以及呆小症患者的症状及成因各是什么?(3)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与人体中的哪种激素异常有关呢?
4.联系旧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出问题:我们在坐过山车的时候,为什么会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速、血压升高、面红耳赤呢?人体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为达成教学目标,该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12分)
(2)该教师使用了大量问题进行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提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的实验教学过程如下:
(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做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准备3个干净试管,并分别标号1、2、3。向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1%碳酸氢钠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凉开水,并盖好橡皮塞。
2.打开试管2的橡皮塞,放入一片菹草叶子,再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3.打开试管3的橡皮塞,放入一片同等大小的菹草叶子,也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4.把1、2、3号试管同时放到灯光下照射几分钟,检查三个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叶片是上浮还是仍然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预测:
表一:……
表二:……
结果记录与分析:
(1)对比试管1与试管2可以发现:……
(2)对比试管2与试管3可以发现:……
(四)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____(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原假设____(成立/不成立)。
要求:
(1)分析上述材料,设计表一及表二。(18分)
(2)在组织该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什么?(12分)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