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十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⑤无水硫酸铜由自变蓝;⑥工业制O2;⑦自磷转化为红磷;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4.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 5.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示: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
* 8.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9.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1.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I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ISE是()的缩写。
①科学
②技术
③生活
④社会
⑤环境
* 12.目前使用较多也是专家推崇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 13.下列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 15.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
*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17.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18.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
* 19.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20.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共2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某教师在进行“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时,引入环节的设计方案。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届臭运会火炬的点火方案,如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点火、我国在珠穆朗玛峰的火矩传递等,同时介绍了不同的点火方案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是什么。进而提出问题在讨论点火问题时,研究人员必须思考哪些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
(1)你认为选取和使用情境素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请你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列举2种常见的学习情境创设方式,并简述其功能。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測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问题:
(1)对于课程实施活动来说,良好的评价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2)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
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列习题,并对全体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D.将25gNaCl溶液蒸千得到5 g NaCl固体,则原落液中落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大部分的学生的答案是C。请你分析学生选择该选项的原因。
(2)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请给出正确的分析思路。
(3)试分析一下学生选择其他选项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4.案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比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
【演示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木炭,先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演示实验2】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用坩埚针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杆,至其快烧尽时,伸入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的集气瓶中。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演示实验3】把一段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教师写出【实验1】中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一→二氧化碳
(C) (O2)         (CO2)
学生尝试写出【实验2】和【实验3】中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组讨论】
1.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思考,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和在空气中的燃烧相比,有什么不同?
2.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波吗?
3.结合【演示实验1】和【演示实验2】的文宇表达式,从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种类和数目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结果】
1.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3.【实验1】和【实验2】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教师引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现固练习)略。
问题:
(1)在鉄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请你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化学演示实验有哪些基本特点?
(3)教师在做化学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并。
材料二某版本化学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仲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要求:
要求:
(1)谈谈氧气的制法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地位。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制取氧气”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