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五
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本页时间剩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仲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一个基础
B.所有的高等植物细胞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D.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
*
2.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患者的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
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
B.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
C.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内,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称为互逆反应
*
5.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及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
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増加或缺失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
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转录的产物都会在核糖体中翻译出蛋白质
⑤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
8.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局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
10.下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
11.下图为青霉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乳糖为青霉茵提供了碳源和能源
B.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诱导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C.若在n时刻向培养基添加葡萄糖可避免青霉茵数量的减少
D.在m~n时期,培养基中的青雾素含量逐渐增加
*
1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及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
1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
14.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获取某种B淋巴细胞之前,无需给实验动物注射相应的抗原
B.只要将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得到杂交瘺细胞
C.只要将杂交瘤细胞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够得到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
D.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
15.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雄鼠的精巢中,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那么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个含有白色基因的精子()
A.10
B.20
C.30
D.40
*
16.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
17.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凋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
18.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
19.下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
20.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生长素用量高于细胞分裂素用量
*
21.下图概念图中a、b、c、d、e、f所表示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氧
B.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1三体综合征
C.具膜细胞器、双层膜细胞器、单层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
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
22.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
A.讲授
B.谈话
C.直观教学
D.演绎
*
23.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的描述()
A.讲述
B.讲解
C.谈话
D.讨论
*
24.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B.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C.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D.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
*
25.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現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的思想。
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
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的添加已成为一种常规的实验手段,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已研究过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下表为某同学研究激素的使用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
和
的关键性激素。(2分)该实验中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的是
。(2分)
(2)请将表格中空白处A和B补充完整,A为
,B为
。若NAA和KT的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
的形成。(3分)
(3)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称为 。若该实验材料为菊花,则应对其进行
(消毒/灭菌)。(2分)
(4)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无菌箱中培养,培养环境应注意调节合适的
和
。接种过程要注意在
旁进行。(6分)
27.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若干组实验装置。在25℃(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
和
。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
。(6分)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2分)
(3)若光照强度由8000g突然降低到2000g,此时叶绿体内C的相对含量将
(升高/不变/降低),ATP的相对含量将
升高/不变降低)。(4分)
(4)在6000b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发现液滴右移明显减慢,其原因可能是
。(3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选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10分)
(2)根据以上教学流程,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10分)
29.材料
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教学过程:
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分析教材中的曲线。
提出问题:(1)HV攻击T细胞,它主要破坏的是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2)描述:HIV浓度随着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3)一年后,HV浓度大量降低,说明第三道防线具有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出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作战”细胞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构建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提出问题:(1)哪种细胞产生抗体?(2)浆细胞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的?(3)哪些细胞或物质具有识别作用?(4)抗原进入人体后,经过什么途径最终被抗体消灭?
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患流感,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1)这是某位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免疫调节”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教学过程对其进行简要评析。(10分)
(2)结合以上教学内容,说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的内容,请为此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DNA分子的结构
内容要点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依据
2.构建者
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三、制作DNA双旋结构模型
评价对象得分
(?)
A.男
B.女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问卷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