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九
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历史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本页时间剩余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周武王灭商后修造新都镐京,称为宗周。后来西周统治者在洛阳修建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A.维护分封制度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
2.每到节假日,“都江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都是广大游客的必去景点。这些景点位于()
A.四川省灌县
B.陕西省西安市
C.山东省临沂市
D.安微省阜阳市
*
3.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系统的秦代法律条文。睡虎地秦简的发现地点是()。
A.湖南省长沙市
B.湖北省云梦县
C.陕西省西安市
D.山西省太原市
*
4.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品的进口()
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
C.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
*
5.唐朝皇帝的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颁行。宋朝初期则是先草拟诏书内容,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
6.《兴盛与危机一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一章中认为中国史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
7.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
8.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外国人管外国人,协定关税可以减少争执,只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
9.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的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
A.维护封建制度
B.维护“祖宗成法”
C.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改革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
10.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的斗争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1.梁启超强调:“然则荷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変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B.主张提高国民素质
C.深刻批判辛亥革命
D.倡导建立精英政治
*
12.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
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
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
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
*
13.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外交政策的调整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D.工作重心的转移
*
14.万科、联想、海尔这几家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5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主持改革,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而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这反映了在雅典()
A.农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
C.改革是维护农民的利益
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
16.1689年2月,英国国会要求威廉夫妇接受一份《权利宣言》,并于同年10月将这份宣言变成法律,史称《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内容不包括()
A.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
B.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擅自加税
C.国王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D.国王无须国会同意即可推派税额
*
17.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先生们”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
18.2014年,影片《星际穿越》在全球热映。片中的“第五维空间”“虫洞旅行”“星际航等概念不断刷新人们的宇宙观。这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
A.经典力学理论
B.电磁感应现象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
19.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
20.“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题干中这一体制()
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D.开创了全新工业化模式
*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创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资格为其他国家恢复经济而分担成本,它们在某些贸易上存在互补,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互补性贸易。此现象可以解释西欧()。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B.接受美国援助的必要性
C.不愿接受马歇尔计划
D.经济发展必须重新起步
*
22.一场代号为“霸王行动”的登陆作战的成功,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敲响德国法西斯的丧钟。“霸王行动”的发起时间是()。
A.1939年9月
B.1941年12月
C.1944年6月
D.1945年9月
*
23.《史记》成书后,有许多学者为其做注解。我们今天所说的“史记三家注”不包括()
A.《史记音义》
B.《史记集解》
C.《史记索隐》
D.《史记正义》
*
24.我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和方法上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是()。
A.《通典》
B.《通志》
C.《史通》
D.《文献通考》
*
25.在一些人甚至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是存在偏见的。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你认为历史教育的定位应是()。
A.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
B.培养历史学科能力
C.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
D.精神陶治与人格培养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进程。
27.历史教学中教师语言技能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28.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朝商人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朝商人前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出海贸易的商人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朝政府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经营海上贸易的现象日益普遍。宋朝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成为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人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材料二:
宋朝商人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朝政府积权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朝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商人代购。有些商人的船只搭載外国使者。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子“三班差使”。福建商人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載去交納”。交趾国不能造纸笔,主
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的特在并分析这一商人群体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在讲授明清政治制度时,某位教师选取了如下材料。
朱元痺,原名重八,安徽风阳人。出身为农民。职业为牧人。他建立大明政权,是明朝开国皇帝,他的名言“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我们看,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朱元璋出身贫寒住在破茅草屋中,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帝国政界往事》《细解明朝十七帝》
问题设计:以上史料刻画了朱元璋怎样的性格和心路历程?对朱元璋在治理明朝朝政时所采取的政策有何影响?
问题:
(1)该教师在此环节采取了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什么?(8分)
(2)该教师此环节的设计出现了什么问题?(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大化改新”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地图“亚洲封建时代”,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说明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二)介绍背景
教师结合小字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
(三)指导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大化政新”的主要内容。
(四)启发思考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并思考,日本的“大化改新”与我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表格填写。
(五)教师小结
大和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课后思考:从日本的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
(1)你觉得该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优点和问题?(10分)
(2)请你给出改进建议。(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ー,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年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远离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张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旧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评价对象得分
(?)
A.男
B.女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问卷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