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一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物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 1.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用此装置进行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小明同学遥控小船做过河实验,并绘制了四幅小船过河的航线图。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速度不变,方向如图中所示水平向右,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M的实际航线,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变。则()

* 3.三个偏振片P1、P2和P3堆叠在一起P1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 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45°,强度为I0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1、P2与P3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 4.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光滑的金属导轨平面向里,极板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总阻值为2R0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平行导轨连接,电阻为R0的导体棒MN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导轨从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位于a、b的中间位置且导体棒MN的速度为Vo时,位于电容器中P点的带电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摩擦和平行导轨及导线的电阻,各接触处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于O点,在O点的正下方L/2处有一颗钉子O',把悬线拉直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由静止释放小球,当悬线碰到钉子的时候()
* 6.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所示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此列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静止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1的作用下从O经P板的小孔射出,又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U2的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现使U1加倍,要想使电子的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
* 8.如图所示, abcd是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若线框从图示a位置自由下落,在下落ん后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此时线框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该磁场的宽度也为。在这个磁场的正下方h+L处还有一个宽度也为L的未知磁场,金属线框 abcd在穿过这个磁场时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地面,另一端与质量为3kg的物体B固定在一起,质量为1kg的物体A置于B的正上方5cm处静止。现让A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和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粘在一起。已知碰后经0.2s下降了5cm至最低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取10m/s2)。求:

(1)从碰后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Ep;(10分)
(2)从碰后至返回到碰撞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B冲量的大小。(10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1.案例下面是王老师讲授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能量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守恒。不仅是机械能,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与内能相互转化,如电流通过灯泡钨丝变热发光,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出示电灯泡)。燃料燃烧生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实验证明,在这些转化过程中,能量都是守恒的。
教师板书: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下面大家先阅读一下教材。
4分钟后,教师播放风力发电、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水电站工作、植物生长等录像。
录像最后出示要学生讨论的题目。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风力发电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3)化学上电解食盐的过程,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4)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不能成功?
教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这几个题目。
学生讨论3分钟后,教师直接总结。
(1)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二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2)风力发电是将风能先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3)化学上电解食盐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第一类永动机循环一周回复到初始状态,不吸热而向外放热或做功。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刚刚老师讲的,大家记下了吗?
问题:
1)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40分)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磁振荡”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分)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カ的合成”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力
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材料二高中某版教科书“カ的合成”一节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学过重カ、弹カ、摩擦力等内容。
任务:
(1)简述“力的合成”的另一个规律。(4分)
(2)根据上述内容,完成“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可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