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美术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 1.体现传统中国美术文化特有类型的是()。
* 2.如图1,该绘画作品的作者是()
* 3.天津“泥人张”作品所属的美术形态是()
* 4.如图2,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书体是()
* 5.如图3,该中国画作品的表现方法是()
* 6.如图4,该画面中左五站立的人物是()
* 7.键陀罗佛像属于()
* 8.如图5,该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是()。
* 9.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近代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是()
* 10.胭脂色属于哪一绘画门类中的颜色称谓?()
* 11.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是()
* 12.如图6,该作品属于()。
*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的是()。
* 1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性质”部分与“形成人文素养”搭配的短语是()
*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是()。
* 16.上课前,教师落实美术教学任务的准备工作是()
* 17.上《写意花鸟》课时,一位学生在确定创作主题时举棋不定,李老师请他用几个关键词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他有了信心和办法。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18.某学校领导对王老师说:“我们学校就你一个美术教师,可是班级又多,你每次课前先画好一幅画,让每个班的同学上课时照着画,只要表示我们学校开了美术课就可以了。”下列选项中,对该领导的观点合适的评价是()
* 19.崔老师在绘画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敢动笔,于是要求每位同学在一张A4纸上随意进行抽象表现,结果每个学生都非常有信心,十分投入地大胆表现。这种教学活动属于()。
* 20.在《油画静物写生》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的设计较为恰当的是()
* 21.曾老师在多年研究当地民间蜡染艺术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为本校采用的美术教材。该美术教材属于()。
* 22.万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拍摄自己的故事》一课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行为是()。
* 23.杨老师在《肌理探索》课上,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搜集资料,进行创作,最后每个小组都创作出了满意的作品。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24.孟老师在《原始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用相关的音乐、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美术文化的感悟。这一教学行为的主要动机属于()
* 25.刘老师在教学的评价环节,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然后请2-3位同学评价,最后老师发表评价意见。这种评价方法属于()
* 26.程老师准备在课外小组开展分层教学,以试卷和操作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种评价方式体现的评价功能是()。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海派画家任伯年绘画艺术的形成原因。
28.列出三项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学习兴趣的策略。
29.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绘画・雕塑”模块的“成就标准”,简述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的美术成就标准。
30.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书法・纂刻”教学过程设计三种教学评价,并举例说明。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案例:
针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内容,王老师和李老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王老师从中国花鸟画的分类开始介绍,然后按照朝代讲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特点和发展脉络,最后进行总结;李老师则是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资料进行自学,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点找与启发,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问题:请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32.案例
朱老师上《创意产品一椅子》这一单元课时做了下列安排
(1)同学先提交一份草稿和说明,草稿通过后再进行制作。朱老师将所有同学的创意说明、草稿与最后的制成品都收集起来。
(2)课程结束后,朱老师在学校的展览馆做了汇报展览,将创意草稿和说明一并进行展示,反映出了同学们创作的全过程,效果非常好。期间,他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观,并让他们与同学们一起投票选出了五件“最受欢迎的作品”。
(3)在评价环节,朱老师按照百分制进行了评分,同时给每件作品附上了评语,鉴于美术课代表在展览策划中优秀的表现,朱老师给了他高分。
问题:你认为该课程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3.按照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