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与能力模拟测试八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3.人体的血细胞不包括()。
* 4.图1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5.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某性染色体组成为ZWW的雌鸡具有生育能力,则下说法错误的是()
* 7.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8.在调査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10.将图4中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的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mL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下列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 13.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15.下列动物中、都具备消化腔且有口无肛门的一项是()
* 16.真核细胞某基因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7.奶酪是由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乳汁浓缩制成的营养品。检测得知,牛乳汁中含有乳糖、乳脂、酪蛋白、抗体等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8.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9.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孟徳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能用来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的是()。
* 21.下列关于验证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22.在讲述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原理后,教师提问两个问题:①农田遇到涝害时,为什么要及时排水呢?②果农想把水果储藏较长的时间请你给他一些建议。这两个问题分别属于()。
* 23.教师在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前,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报纸、纪录片等有关环境被污染、绿色植被被破坏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 24.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
* 25.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典型案例,结合自己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分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做法()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5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6表示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

问题:
(1)图5中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首先会刺激下丘脑释放A,血液中_________激素浓度増高会作用于垂体促进释放C,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大量的_________(填字母)。(6分)
(2)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乙酰胆碱传递信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它存在于图6_________(序号)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乙酰胆碱进入_________(序号)中,然后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该过程中乙酰胆碱需要穿过_________层生物膜。(9分)
27.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图7中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问题: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3分)
A.③→喷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酒杀虫剂④
B.②→喷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酒杀虫剂①
D.②→喷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___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3分)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有抗药性弱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强的个体,这种现象在
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3分)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3分)
(3)由此可见,_________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作用,最终使稻飞虽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3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案例1和案例2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中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两个不同的教学思路。
案例1:
①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生物进化的实例,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②教师首先展示“长颈鹿的进化”的实例,该案倒分析暴露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即“用进废退”。在该实例中设置问题串,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整理其中的疑问,进行组内以及组间的讨论,交流不同意见,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其次展示“桦尺蠖”的实例,学生自主分析桦尺蠖变化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变化的环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最后利用“斑马与猎豹”的实例,使学生归納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③教师将一系列实例结论归纳起来,提出“自然选择学说”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案例2:
①教师通过媒体出示“冬天的雷鸟”“夏天的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保护色的意义并提出问题: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②教师指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并实施计划。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拔、总结,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模拟实验”,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固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
问题:
(1)分析两个案例中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的教学思路的特点。(10分)
(2)案例1和案例2分别采用了什么具体的教学策略?(10分)
29.材料:
在学习“生物的性状”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活动。
活动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明星及其家人的图片,让学生将可能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找出来并说明原因。学生说出的原因可能围绕血缘关系的人在外形上的一些相同特点进行展开,如眼睛颜色、脸型、肤色、身高、头发的颜色、体型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性状:可观察到的形态方面的特征。
活动2: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同学随意说话,大家猜猜他是谁?然后展示不同的血型图片以及人的左利手和右利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性状不是都能观察到的。性状包括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活动3:找出班级中独一无二的那个人。首先请全体同学起立,学生依次说出自己的个性状,与之不同者坐下(不再站立),直至只剩下两(几)位同学。继续说出他们的不同性状,直至剩下最后一名同学。通过该活动教师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活动4: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动物、人类的相对性状的照片,学生自主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教师最后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问题:
(1)分析教师在上述活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8分)
(2)简要分析该教师是如何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相对性状”这一概念的。(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有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部分内容要求如下: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
【材料二】某教师的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新课
1.人屏住呼吸能坚持多久?(学生)不能超过两分钟。
2.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学生)呼吸系统。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什么。(PPT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
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
教师通过PPT,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
1.呼吸道一一气体进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一一气体交换的场所
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介绍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概念。
2.演示实验(实验模型略)。
3.自我感知,思考问题。
同学们用手压住自己的前胸做一次深呼吸,仔细体会你自己是怎样呼吸的,并且胸腔如何变化。(学生)肋骨上升和下降
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练习。
总结:肋间外肌和隔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大→吸气。
肋间外肌和隔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呼气。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在教室中某一处喷洒花露水,同学们能闻到吗?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学生)因为香味在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证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到平衡为止。(老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2.动画展示气体在肺部的換气过程。(学生)氧气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3.动画展示气体在组织细胞中的换气过程。(学生)氧气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气从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然后由血液把二氧化碳运走。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血液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学生)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2.怎样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要求: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并写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请写出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说明该教师是如何突破难点的。(15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