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朝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清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的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載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規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有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教学日记中写到的疑问。
今天让我意外的是关于这次单元测评的成绩。平时成绩在95分以上的张晓璇、王丽娜、赵小杰竟然オ考了60分,其他学生大多也都不及格。在课下我找到这几位学生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普遍反映测试题目出得过难、过偏。我下班回家重新分析了測试题,认真思量权衡了许久,发现的确有不少题存在这种问题,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位教师在讲授有关都江堰的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1)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掌握从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参与调查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历史遺迹资料的研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4)简述你对都江堰社会调查活动的研究计划和具体方法,相关内容见下表。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規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掲露了他们的腐朽与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宣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エ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報转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