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十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8日19时。据此回答1~3题
* 1.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飞机飞越的是()。
*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时间是()。
*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面图。读图,回大4~5题。

* 4.图中()。
* 5.图中河流()。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据此回答6~7题。

* 6.下图为四种等压面和等温面组合示意图。能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特征的是()。
* 7.根据大洲地形剖面及大气环流形势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下图为2016年1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读图完成8-9题。

* 8.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9.与使用普通水泥砖相比,使用植草砖的停车坪()。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

* 10.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11剩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12.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句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的时间宜选在()。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ロ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

* 13.该地区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为()。
* 14.该地区在③时期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珍珠主要产在珍珠蚌体内,是由珍珠蚌内分泌作用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珍珠的养殖受当地气候、水温和日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世界淡水珍珠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珍珠养殖多采用网箱吊养方式,以家禽粪便作为肥料。近年来,各地开始限制珍珠养殖。结合材料,完成15~17题。
* 15.关于淡水珍珠养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6.2009年,宁夏突破技术难关,开始养殖淡水珍珠。与东南地区相比,当地利于珍珠养殖的优势是()。
* 17.各地限制珍珠养殖的原因,最可能是()。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治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18~19题。



* 18.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 19.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乙地()。
下图为黑龙江省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就地取材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珊瑚虫化石。据此完成20~21题。

* 20.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1.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碎石层的主要作用是()。
* 22.旅游资源的本质特性是()。
* 23.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杜能圈的第三圈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24~25题。
* 2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2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12分)
27.简述运用下图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要点(6分),并说明运用其进行教学的意义(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8.材料: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颜色迥异,形成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问题: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4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6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29.材料
下面是一个地理教师的教学片段自述。
入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教材设计了几个活动题,让学生认识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运、水能的影响。为了加深理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假如我国地勢东高西低,对气候、河流、水运、水能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争论激烈,在组内探究、组组交流中,逐渐得出共识:我国的气候会变得干燥;河流会减少,水量变小,流向改变;水运和水能的价值大大降低。
问题:
(1)该教学中运用了哪种思维方法?结合材料分析其作用。(8分)
(2)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哪些要点?(8分)
30.材料:
下面是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一课新授环节部分。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教师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学生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教师: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的大洲自古就是如此吗?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一起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课件出示世界地图)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教师由此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角色扮演,证实假说】
学生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观察动画、图说地理】
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
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用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问题:
(1)请就这堂课的新授环节给予评述。(10分)
(2)请你谈谈角色扮演、证实假说环节应注意哪些要点。(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桂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的部分内容摘录。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世界上有的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有的地区千早少雨;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水集中。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下图显示了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图3.25)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5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