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八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历史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公元前685年,齐国丞相()推行“相地而衰征”。(分值:
* 2.《荀子・性恶》记载:“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下列说法中与引文表达意思一致的是()。
* 3.在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的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赵匡胤曾在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导致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的出现。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任命新宰相的程序,赵匡胤只得暂时作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7.黄宗義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间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下列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8.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千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9.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种思想潮流快速更迭,冲突激烈。这主要是因为()。
①新旧多种政治力量共存
②各阶级、各阶层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③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
④政府推行“兼容并包”的思想方针
* 10.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化转变的。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历史。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①武昌起义
②护国战争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
④张勋复辟
* 12.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13.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油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建设,形成完备的石油开采和加工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
* 14.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15.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罗马帝国进人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在社会经济中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据此可知,古罗马商品贸易的发展()。
* 16.“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内容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反映了
①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②美国总统及其内阁要对国会负责
③英国内阁阁员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
④英国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 18.南北战争后期的葛底斯堡战役决定性地避免了美国内部最终分裂的可能。这场永垂史册的战役结東后,()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 19.“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引文中的“其说”是指()
* 20.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21.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2.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题干表明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23.法国的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建立
* 24.美国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新体系做了新的探索,提出“世界体系理论”。
* 25.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的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7.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包括的一般要素。
28.简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成、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江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
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オ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増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名贵族,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2人出身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10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决定将徳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人们都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喊“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款”等口号。但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这也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
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安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カ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材料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8分)
(2)请简述关于材料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新课讲授过程中的师生对话。
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北洋军阀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危及他们统治的言论?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历史课代表回答。
生:如果是我,我会阻止的。我还没想好原因。
师: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后,各个派系都没有取得中央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军事,是如何控制政权,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较少,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这和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有相似之处。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让你满意?
问题: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彩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犯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难当众铺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増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