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五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音乐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两个偏音,构成燕乐调式音阶。
* 2.下面谱例中,两个旋律片段的关系是()。
* 3.合唱协调不包括以下哪种要素?()
* 4.春节晚会渐渐成为老百姓特殊的“年夜饭”。晚会往往会以欢腾喜庆的《春节序曲》为开场和结尾音乐,其音乐形式是()。
* 5.以下是()的曲式结构图。
* 6.下列哪个速度术语适用于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 7.下面谱例的演奏形式是()。
* 8.隋唐时期的()最能反映当时的音乐文化成就。
* 9.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
* 10.下列属于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是()。
* 11.下面谱例中的旋律选自歌曲()。
* 12.最早将西方音乐带到中国的人是()。
* 13.下面谱例是由具有()功能的四句乐段组成。
* 14.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
* 15.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片段选自歌曲()。
* 16.蒙特威尔第的()是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
* 17.()是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 18.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 19.下图中的乐器是()。
* 20.下列谱例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
* 21.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全过程与最终结果,是教学实施中的核心环节。下列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通过试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评价方式中的()。
* 23.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下课程基本理念正确的是()。
* 24.在初中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学生围绕歌曲《西风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展开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仔细聆听、感受。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堂课。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25.“概念、理论等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感觉和效果。”这是()的主要观点。
* 26.1870年首创用于训练音准的一套手势,用其中不同的手势代表音阶中固定的某一唱名,并通过在空间不同的高低位置显示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这套手势的首创者是()。
* 27.下列活动中,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表现”领域教学活动的是()。
* 28.“在中学歌唱课《阿拉木汗》中,在学生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等方面总结出维吾尔族民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并简单介绍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该行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种音乐课程性质?()
* 29.在初中音乐歌唱课《桑塔?露琪亚》中,教师以创境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新课学习中教师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学生通过聆听学唱歌曲。学唱途中,有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首歌曲第二段变得好吵。”教师没有理会,继续带领学生了解歌曲的知识要素以及表达的情绪情感,还分组让学生讨论比较意大利船歌和中国民歌的不同风格以及分小组为这首歌曲自由地进行节奏创编。最后,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结東本课。
案例中的教师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一条基本理念?( )
* 30.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音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思想方法,这称为音乐的()。
二、音乐创编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
(1)变奏一:进行加花变奏。(4分)
(2)变奏二:节拍改为三拍子。(4分)
(3)变奏三:调式改为和声大调。(2分)
主题: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5分)
(2)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6分)
(3)写出1-8小节两个乐句之间的发展手法。(4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33.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案例:
在一次《爱我中华》的音乐课上,李老师首先播放了56个民族的纪录片,然后讲解了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做游戏,请学生分别饰演不同民族的人民。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画画,然后进行小结作业。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下结東了这一节音乐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8分)。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程名称】梨园风采一一《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与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主要目标】
1.能理解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两两一组对唱并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其他目标略)
【重点】通过聆听《夫妻双双把家还》,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走进戏曲,故事到旋律
①学生讲述课前查阅的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聆听《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和戏曲给人的不同感受
②引导学生哼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
③小结:这就是故事与旋律之间的联系,根据自己的感受加词学唱。
(2)感受
①观看视频《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师和音乐课代表示范对唱并适当加入眼神、表情、动作。
②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表演
将学生两两分组,根据《天仙配》的故事情节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注意两两之间的配合:①节奏的把握;②声音的和谐。
(4)创编
问: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编写后续故事。
请四组学生分享自己小组创编的故事,并分享感受与收获。
3.小结(略)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