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四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音乐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下列音乐片段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2.在和声小调中,导音上方小六度是()。
* 3.音乐术语中,“ Largo”'指的是()。
* 4.按照结构形式划分,音乐体裁可分为奏鸣曲、回旋曲、交响曲、卡农、()、变奏曲、协奏曲等。
* 5.下图中,最适合人物演奏的作品是()。
* 6.下列属于单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
* 7.秦汉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是()。
* 8.南朝律学家何承天的()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
* 9.南宋既会作词,又能依词度曲的著名词家、音乐家是()。
* 10.下列不属于明代四大声腔的是()。
* 11.《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
* 12.这段旋律是在我国哪一时期创作的?()
* 13.《秦王破阵乐》是我国()代的乐舞。
* 14.“(领)哈腰挂来!(合)嘿!呦号嘿呀,嘿!蹲腿哈腰,嘿!漏钩挂好,嘿!腰挺起来,推位个’把门’,嘿!......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创造发展了一类特殊音乐类型,这类民歌音乐的体裁是()。
* 15.巴洛克时期,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形式的作曲家是()。
* 16.下列关于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描述正确的是()。
* 17.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片段出自()。
* 18.弗拉门戈起源于(),是一种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 19.下列不属于朝鲜传统乐器的是()。
* 20.复调音乐产生于9世纪的西欧,它是多声部音乐中的一种组合形式。下列不属于复调音乐体裁的是()。
* 21.腼腆的小丽在本学期的音乐课中经常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够说出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教师在本学期的考评中给小丽以下评语:“小丽同学越来越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够说出一些简单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进步非常大。”这种评价方式是()。
* 22.“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三大原则出自什么教学法?()
* 23.在本学期期末时,小明发现自己相较开学时能够准确听辨出乐曲的体裁形式,于是在自己的音乐成长记录册上写下:“我在本学期末已经能够听辨不同乐曲的体裁形式,进步非常大。”这种评价方式是()。
* 24.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
* 25.声势练习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包括有规律地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其中捻指对应四部合唱中的()。
* 26.李老师在讲授《送别》这堂课的时候,先介绍了学堂乐歌的时代背景,进而简单讲解了戊戌变法的内容。这体现了音乐课的()。
* 27.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下列哪个方面不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的内容?()
* 28.卡巴列夫斯基认为,()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
* 29.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影响甚至降低音乐教学质量。根据多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3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是()。
①音乐与社会生活
②音乐风格与流派
③探索音响与音乐
④音乐情绪与情感
二、音乐创编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编创打击乐声部伴奏。
要求:
(1)自选打击乐器,为谱例《四季调》编配第Ⅱ、第Ⅲ声部件奏。(3分)
(2)所编配的伴奏必须也是固定音型,节奏不能完全相同。(7分)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5分)
(2)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5分)
(3)说明该乐段的主要结构特点。(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33.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渴望春天》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案例:
在某次音乐课程中,老师要教唱的是《风阳花鼓》,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老师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了一个锣和鼓,然后开始很直观地讲解风阳花鼓,学生对这两种乐器十分感兴趣,便要求老师教凤阳花鼓的锣鼓表演技巧,老师说:“你们真的很想学吗?”学生齐声回答:“想!”老师看同学们兴趣都很高涨,于是就开始教授风阳花鼓的“故锣”“打鼓”的表演技巧,学生学得也很认真,直到下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你的观点(8分)。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7分),并说明理由(8分)。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
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一边来茶、一边唱着茶歌,其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
二、道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ニ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就来瞧一下北京人爱喝的是什么茶?
(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
师简介北京大碗茶及风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我国各地有哪些名茶?
学生先列举,最后教师总结并列举代表性的名茶,如安溪的铁观音、式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等,并顺带解说“大红袍”的来历与特点。从而,可以看出不同地城所产的茶是不同的。
三、品茶
师为学生进行茶道表演,并提出问题。
整个茶道表演有哪些工序和步骤?
学生看完教师表演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步骤如下:
1.备器候用;2.倾茶;3.浇水洁具;4.投茶;5.洗茶;6.冲泡;7掛茶;8.品茶;9.掛二杯茶。
接下来找两位代表合作,按照刚才的步骤要求进行茶道表演,给教师品鉴。
四、咏茶
品味了这么甘醇的茶水之后,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播放完毕,教师介绍歌曲。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郴的江南特色。
再次播放歌曲,感受本曲方言特色以及歌曲风格。
最后请学生用本地方言来尝试演唱前四句,对比一下方言对歌曲风格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五、小结
师: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国饮”。今天,我们通过道茶、品茶、咏茶这三个步骤,不仅了解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歌词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