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二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当小岛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手表显示时间为6时40分,该地经度是()。
* 2.该地所在的时区是()。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河流甲一乙一丙一丁流经该区。读图完成3~4题。
* 3.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 4.图示区域()。
下图为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圈。读图回答5-6题。
* 5.图中()。
* 6.如果甲位于大陆西岸,则该地区景观可能为()。
* 7.下列不属于土壤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是()。
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且河床较浅,沿河多沼泽。在特定时间,河ロ会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ロ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2-4米。下图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游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 8.阿拉瓜利河()。
* 9.影响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在特定时间上溯远、潮位高的因素是()。
①河口形状
②地球引力
③河口地形
④盛行风向
⑤河流水量
* 10.若在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堤坝,则河流中下游()。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且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大部分为侵入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 1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干热岩的岩石类型分别为()。
* 1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因为()。
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回答第13题。

* 13.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对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未来走势预测图。读图回答14~15题。

* 14.根据预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后,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实施原有政策约增加()亿人。
* 15.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有助于我国()。
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 16.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 17.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值。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回答18~19题。

* 18.某集团公司对四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工业。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19.该公司決定建一原料导向型的加工厂,最好建在()。
在欧洲,中东欧国家长期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梯队”——体量小、起步晚、成长不平衡。但近年来,中东欧国家的自身优势逐渐显现,成为西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承接地,在制造业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踏上了快车道。例如在欧盟失业率最低的捷克,约有35%的劳动力从事制造业,是欧盟国家中比例最高的。但是,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前景并非没有隐忧。据此,完成20~22题。
* 20.中东欧国家承接西欧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21.推测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隐患有()。
* 22.中东欧国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下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图回答23~24题。

* 23.图示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24.据图中信息,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25.为迅速获取地震灾情,首先应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6.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10分)
* 27.画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气温的垂直变化情况(6分),并简要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教学要点(8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8.材料一 塞浦路斯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岛国,面积约9251平方千米,人口约113万。岛上盛产柠檬、葡萄等,并大量出口。旅游业、进出口贸马、海运业是宏浦路斯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 下图中左图示意塞浦路斯岛的位置与地理要素分布,右图示意首都尼科西亚的气候。
* 问题:
(1)分析该岛盛产柠檬、葡萄的自然条件。(8分)
(2)简述该岛海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解“海水的大规模运动”这一课中洋流的概念和成因时,王老师以问题导学,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具体的提问过程如下。
(1)播放“洋流”视频,设问1:怎样的海水运动才能成为洋流?
(2)展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设问2:①图上红、録两色箭头各代表什么洋流?(②怎样区分寒流和暖流?随之展示“洋流与海水等温线关系图”
(3)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设问3:这么复杂的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4)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洋流形成的过程,设问4: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②洋流在流动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改向?
* 问题:
(1)简述提间的教学功能。(8分)
(2)请分析该教学片段中王老师提问的优点。(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芝加哥城市建设选址”课堂延伸的教学过程。
在一张美国北方五大湖附近的轮廓图上,没有地名,只标注有河、湖、山脉、平原等自然要素和铁矿、煤矿、铜矿等自然资源。
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资源、人口、运输以及食品供应方面的地理知识,然后要求学生对给出的上述地图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确定一下美国北方大城市芝加哥应该建在何处,铁路应该怎样合理选线,公路应该如何分布。但不准学生看地理参考资料和详细地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提出了似乎合理的见解,每人都标出了主要城市、铁路、公路等的位置。如有的学生从河流与湖泊的角度,提出A地可以建立城市(水运交通);有的学生从资源的采掘与利用的角度,认为B地可建立城市(资源矿藏);有的学生从粮食生产与供应的角度,认为C地可建立城市(处于平原中心,方便粮食供应)。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当教师用地理资料(地理真实情况)核对,即把标有城市的同样区域的一张地图挂出,对学生所获得的结论进行验证。明确答案(即被发现的地理知识)是否正确时,学生都欢呼崔跃起来,沉浸在发现的快乐之中。
* 问题:
(1)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地理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12分)
(2)运用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4分)
31.阅读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人ロ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2011年10月31日,我们“地球村”的“村民”达到了70亿。如果把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ロ数量放到坐标图上来表示,可以得到这样一条“J”形曲线(图1-1)

由上图可知,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ロ增长得很慢,有的时期人ロ却増长得很快。人口增长为什么会有慢有快?这与人ロ自然増长率的高低有关。我们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 Natur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是指一定时期内人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ロ自然増长率高,相应地,人ロ数量增长就快,反之则慢。
*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