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某教材必修一设置“向青春举杯”主题单元,引导学生“珍爱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纺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成长”。下列作品适合入选该单元的是()。
第2题略
* 3.某选修教材设置了“《野草》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言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 4.某教材选编了柳宗元《渔翁》一诗,编者在其“学习提示”中提到“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可以删去。读后说说你的看法。”这段文字属于哪个教材系统?()
* 5.教学《陈情表》教师用对联“相濡情,反哺情,孝情绵绵感天地;感激心,效命心,忠心取耿耀春秋”作为课堂小结,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6.教学《渔父》,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读课文:第一遍在导人,自由朗读;第二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第三遍读出感情。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7.教学《氓》,有学生对教师说的“古代妇女在婚中备受压迫”提出了质疑,针对这一情况,能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深人理解诗歌的教师行为是()
* 8.某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既有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也有课外活动的参与态度、表现、效果的记录,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9.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能力的活动设计是()。
* 10.某必修教材编排了“梳理探究”板块,其中设置了“优美的汉字”专题,对该专题的设计意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第11~16.略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时间都去哪儿了
①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歌,打开浏览器闲進门户网站、各大论坛……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恼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②当我们适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可以过闲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③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有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看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エ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④当人们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与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连门户网站时,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你去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把“杀死时间”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为什么商业大厦深夜不息的灯光还如此刺眼?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看现代文明吗?
⑤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得太多,我们太贪婪了: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殊不知,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之问。
⑥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好利来总裁罗红,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
⑦时间都去哪儿了?放弃贪心,寻回时间。
问题:
17.找出第①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⑥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18.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