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七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1-2题。

* 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是()
* 2.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3.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体现在()。
①濒临黄、渤海与长江交汇处,港口众多②依托长江水运,联系内陆地区③我国南北海上航运中枢④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
* 4.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列所述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无关的是()。
右图中O为极点,实线AB为某一纬线的一部分,虚线A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两条线相切于A点,其中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90°E,此时C点地方时为8点,读图完成5-6题。

* 5.此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6.由图文信息可知()。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上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100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完成7-8题。

* 7.关于该巨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8.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 9.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10.目前,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阶段最符合甲时期的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 1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1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一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竟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15题。

* 13.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14.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1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儲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6-17题。
* 16.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17.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读下图,某经线上点F,虛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18-19题。

* 18.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此时北京时间是()
* 19.若角0、o相差12°,则F点纬度是()。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20-21题。

* 20.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21.图中长腰山是()。
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2-23题。

* 22.图示时刻,影响重庆的天气系统和风向分别是()。
* 23.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 24.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25.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中综合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简述你对该学科综合性的理解。(12分)
27.画出我国国土轮廓图,并用线条标绘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12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城异显著:大型植食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鱼测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29.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
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北方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
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
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
阅读以上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1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
(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
(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10分)
四、教学设计题(24分)
31.阅读以下关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回答问题。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写出“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