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教育先贤:陈独秀,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早年参加反清和反帝活动,后去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回国后任教安徽公学。几年后再度赴日,转入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新青年》。在其任北京大学教授期间积极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教育,主张学习西方新教育。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后被开除出党。著作辑为《独秀文存》等。
教育思想:陈独秀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一代生理和心理都健全的新青年和新国民。他的“现今欧美各国之教育,罔不智德力三者之并重而不偏倚”的教育方针,是值得借鉴的。他强调我国的教育方针必须适宜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发展人间身心”是陈独秀考虑当时教育方针的根本出发点。他还明确提出教育的三大方针:第一,是自动的而非被动的,是启发的而非灌输的;第二,是世俗的而非神圣的,是直观的而非幻想的;第三,是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
(推荐人:仇玉林 校稿人:王晴)
每日一测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