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对这一理念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某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 3.某教师选择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4.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5.某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段设计了采访与采风、访谈与座谈等口语交际活动,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6.学习《廉颇相如列传》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 7.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8.关于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9.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一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 10.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11.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会让你联想起什么?假如让“巧克力”成为一个意象,你觉得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
生1:巧克力的甜带有一种苦涩,但苦过了之后,就有一种回味,一种绵长的回味。
师:哦,开始品味出感觉来了。
生2:小时候,阿姨从城里来看我,带来一金巧克力,看着它精致的包装,我一时都含不得这样的回忆总让人感到温暖。
师:小小的一盒巧克力,都沉淀着美好的回忆。
生3:我总觉得巧克力象征着一种高贵,倒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有点高,而是它的气质不一样,像贵族。
师:这种感想充满了思辨色彩。
生4:巧克力,可以在表现爱情的文字里作为一种意象使用,比如男主人公送女主人一盒巧克力,可以暗示一点情感什么的。(学生笑)
师:呵呵,爱情的滋味多么甜蜜。
生5:巧克力刚入嘴时,它的融化像春天里的最后那场雪,让人眷恋。那种計蜜里带着一种惆怅,叫人难以忘怀。我以前吃巧克力的时候,总喜欢让它化得慢一点,再慢一点、那种舌尖的回味,总好像带有一种无限留恋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似乎让你重新发现一个世界。
(学生鼓掌)
师:多么精彩的发言!这样的发言也让我们发现一个世界。
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12.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讲《(呐喊)自序》时,我自感底气不足,于是在课文以外研读了鲁迅相关作品。其后,我把《<呐喊>自序》遂字逐句地诵读了20遍,终于找到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点,即文中的四个关键词——梦想、寂寞、希望、呐喊,也明确了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我要向学生讲授什么,而是师生起“悟寂寞的学者,做清醒的斗士”。教师有准备还远远不够,学生没有积累,无法和鲁迅对话,也无法和我产生共鸣。于是,在正式上《<呐喊>自序》之前,我指导学生阅读了鲁迅的多篇作品,包括《药》、《记念刘和珍君》、《聪明人、傻子和奴オ》等。有了这些积累后,我布置学生预习,建议他们用朗诵的方式学习《《呐喊〉自序》,并做初步的鉴赏。
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13.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我还想补充几则资料供参考,一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二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深刻体会梁先生“印象最深”、“至今不能忘记”等语句。这几则资料对理解文本或许有所帮助。
对上述课例评析中提及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 1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賞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个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的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这一层次尝试限定在较短时间,通过诵读是可以实现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然后再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
对上述教学论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15.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对《故都的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读课文,再让他们看相关的风景图片,品味语言的感染カ;第二步是再读课文,直接进入描写“故都的秋”文字部分,体会作者伤感悲凉、忧都孤独的感情;第三步是赏读课文,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底蕴。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阅读《采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同学们觉得《采薇》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蒙棣花有什么喻意吗?
生2:棠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词典上说“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決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棠棣》,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名为《棠棣之花》,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3:用采薇起兴,表现成卒生活的艰苦;用棠棣起兴,表现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4:老师,在鉴赏《氓》时,您说《氓》的比兴手法色彩鲜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都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末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5: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6:“采薇采薇”两处比兴,还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薇菜刚刚冒出嫩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再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7:时光的流逝是为了表现持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加深。
师:简单的抒情可能感染力不强,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均,就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我们接着讨论比兴。
生8:用“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主人公少年的无邪、青年的血气方刚和壮年的沧桑,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吗?
师:你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裏头.归来头白还成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16.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比兴”手法的特点。(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曾经的烛影摇红
①那天,朋友从我这里借去一本杂志,不到一个小时就还了回来,我疑惑地问:“怎么不看了?”“看完了。”朋友简单地回答。
②真的很佩服朋友的阅读述度,这本杂志我可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读完的呢。佩服过后,不觉有些伤感,叹了ロ气,望向窗外。感觉傍晚时,捧一本书看到深夜的场景离现在好远好远,远到像隔了时空,永远也无法会及。真的好怀念那逝去的蹲在某个角落里细品文章的乐趣,就像是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③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疾驰的车辆让我心烦意乱,找到一个图书馆,进去安静地读一本书,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寂静得让人凄冷难耐。随便找一个座位坐下,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读,却发现烦燥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地读下去,书中生动的情节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奕奕生辉,一切都褪了朱颜,改了色,消失在灰暗的夜空,真的好想回到那废寝忘食不知今タ何夕的深阅读时代。
④站在蒿草丛生的年代里,浅阅读开出纸一样的花朵,虽然时代的发展导致浅阅读成为时代的必然,但这种没有营养的快餐式阅读只能开出苍白的纸花,没有色彩,没有芳香,更不能奢求从中获取营养。浅读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迎合了快节奏的时代,加速了阅读个性化、多样化,却拒绝了深层思考,成为一种功利性的阅读。
⑤真想回到那个桃花盛开的时代,去饱尝一次营养大餐。于是折一身瘦骨,任思绪飞到那久远的时空。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是呀,如果没有那样的细细品味,又怎能体会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和惨痛?如果没有那样的细细品味,又怎能品读出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所蕴含的浓浓亲情?但现在一切都已烟消云散,没有古典,却多了些时尚。
⑥没有深阅读的年代,兰舟催发的桨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独去。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成、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惻里,化身成崖草边的一朵红苏,让长长的雨,把整颗心沁得透湿。我唯有怀想、思念那逝去的烛影擗红,在它的消逝中幽幽感叹。
17.请找出第③段中两个错別字和第②段中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5分)
18.请指出该作文存在的一个问题(错别字与病句除外),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5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信条
下面是我的信条: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下面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運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千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一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面那些条条里。金规矩(语出自《圣经》。其内客是要求人们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他人)、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拿上面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一一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四课《短文三篇》,同课另外两篇短文为《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同单元的选文还有《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单元说明: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种向上的力量。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这种思想冲击的力量。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间题、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学生情況: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19.根据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20.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
开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释
(1)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2)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称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