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四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外果皮是由植物的()发育而来的。
* 2.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3.现有一名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下列针对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镰刀型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6.转录是生物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RNA转录的描述,错误的是()。
* 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8.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经常把抗生素抗体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连接质粒,目的是()。
* 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板栗,其外面呈现褐色而且坚硬的売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一颗板栗就是()
* 10.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1.各类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细胞中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12.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13.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并感觉右手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 1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5.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6.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17.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 18.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简称ATP。下列细胞器中,能够通过相应的生理过程产生该物质的有()个。
①核糖体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 1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D)。
* 20.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21.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 22.在进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教学活动中,不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2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是“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在“昆虫的发育”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素到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该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 25.教师在正确讲解“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节内容后,指导学生了解血液渗透仪以及肾脏移植等内容,并介绍了一些肾脏保养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该教师的做法遵循的教育原则是()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2是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图中的③、④分别对应的是_______。(3分)
(2)在我们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经过气管后顺着_______,到达其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6分)
(3)在吸气时胸腔轮廓前后径、左右径_______,呼气时胸轮廓前后径、左右径_______ 。(6分)
27.我国东部沿海某海滩湿地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滩护堤,互花米草被引入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互花米草在引种后,初期几乎为“J”型增长,除了其自身繁殖力强和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外,原因还有_______。(至少答两条)。(3分)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沙蚕种群每年的同化量远小于浮游植物每年同化量的10%,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6分)
(3)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也使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演替。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减少会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6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片段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而不是冬天呢?
生:春天温度比较适宜。
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呢?
生:清明前后会下雨,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
师:播种种子前,农民经常会耕地,使土壤与空气充分接触,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种子萌发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同学们能总结出可能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吗?
生:空气、水、温度,还可能有旧光
师:那我们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呢?这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对于有多个变量(空气、水、温度、阳光等)的实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探究呢?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根据探究的条件,应该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3)每一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
(4)对于空气这一探究因素,应该怎样设置不同的空气环境?
(5)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的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一样呢?
(6)每一组应该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7)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并设计合理的探究实验方案。
问题:
(1)该教师的实验教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10分)
(2)分析该案例体现了问题串设计的哪些要求。(10分)
29.材料:
教师设计“録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地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教师在其中设置了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变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分类以及教师的设计,该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5分)
(2)如何对生物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花的结构”是“开花与结果”一节的重点内容,某中学生物教师为现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动手能力,激发其探知生命科学臭秘的兴趣,为学生准备了废旧的白色泡沫、多种颜料、粉红与绿色卡纸、细线、废旧毛衣针(金属)、牙签、胶水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作一个桃花模型。
要求:
(1)画出桃花结构模型的简图,标注相关结构名称并写出该模型制作的方法。(15分)
(2)设计一个利用该模型进行教学的教学流程。(15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