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生物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本页时间剩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是()(常考)
A.蔗糖、胰岛素
B.乳糖、脂肪
C.抗体、核糖核酸
D.纤维素、淀粉酶
*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器官
B.群落
C.细胞器
D.生物圈
*
4.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不属于人体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A.储存能量
B.细胞识别
C.催化生化反应
D.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
*
5.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是()
A. 4,5
B. 5,5
C. 5,8
D. 4,8
*
6.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易混)
A.该种群在前5年的增长速率最快
B.该种群数量在1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
C.20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D.20年后如果天敌消失,该种群按“J”型增长
*
7.如下图为部分分于或者离于进出组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号错)
A.a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某些物质
B.b表示的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唯一途径
C.c表示恢复静息电位时的K+的跨膜运榆
D.d表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
*
8.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惊人的。健康的成人体内,在骨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亡。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调亡过程相对其生命周期而言非常迅速
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凋亡是个体衰老的开给
C.细胞调亡都需要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D.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是有害的
*
9.右下图表示的是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酶的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C.曲线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
D.曲线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
10.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全部用
32
P标记,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
32
P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细胞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被
32
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20,20
B. 20,40
C. 40,20
D. 40,40
*
11.某双链DNA分子中,C占碱基总数的28%,其中一条链中的A占DNA碱基总数的10%,那么另一条链中的A占DNA碱基总数的()
A.8%
B.12%
C.24%
D.34%
*
12.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
1
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
2
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发现有一F
1
植株自交,产生的F
2
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产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B.染色体纽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
13.细胞中的核糖体通常不是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动物卵裂期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百分比明显増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B.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
C.多聚核糖体中的核糖体数目与mRNA的长度有关
D.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
14.某tRNA的反密码子是CUG,则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密码子为CGA)
B.亮氨酸(密码子为CUG)
C.缬氨酸(密码子为GUC)
D.天冬氨酸(密码子为GAC)
*
15.人体缩手反射完成时,效应器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A.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
16.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蘑菇、马铃薯、菠菜
B.酵母菌、水绵、棉铃虫
C.硝化细菌、苔藓、黑藻
D.大肠杆菌、乳酸菌、蚯蚓
*
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賞养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常考)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含量最多的是戊
B.在该生态系统中,共5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图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
D.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甲种群数量减少
*
18.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
(42.32%)、X
B
X
b
(7.36%)、X
b
X
b
(0.32%)、X
B
Y(46%)、X
b
Y(4%),则该地区B基因的频率为()
A.6%
B.8%
C.78%
D.92%
*
19.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新物种形成的外因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
*
20.如下图所示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8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易错)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遺传
B.Ⅱ-5个体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2
C.Ⅲ-13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的概率相等
D.如果Ⅲ-10和Ⅲ-13结婚,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比较高
*
21.生物学教学在公民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加拿大保险和医药等利益团体出于商业利益的追求,将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生命个体保存下来,你认为这样的行为可取吗?(2)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人类神创说”,你认为生物学是否会改变公民对于道德本质和社会伦理的认识?这样的公民教育着重体现的是()
A.参与公民实践
B.树立公民意识
C.参与公民议题决策
D.理性思考公民事务
*
2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②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③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人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④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A.①-d,②-c,③-a,④-b
B.①-a,②-c,③-b,④-d
C.①-d,②-b,③-a,④-c
D.①-a,②-d,③-b,④-c
*
2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版本的教材很难完全适合全国各地学生使用
B.课程标准只适合教师阅读而不适合学生阅读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反映,但用教材不等同于用课程标准
D.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
24.19世纪,施菜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20世纪,萨顿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们提出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分别是()
A.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B.归納推理和演绎推理
C.演蜂推理和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
25.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常考)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内容分析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②。
问题:
(1)曲线②中数据点是在
℃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
℃后急剧降低。(6分)
(2)若测定曲线①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相比
(填“保持不变”“相对偏高”或“相对偏低”)。(3分)
(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填“20~30℃”“40~50℃”“50~60℃”或“60~70℃”),原因是
。(6分)
27.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
问题:
(1)在
3
H、
14
C、
32
P、
35
S(正常为
1
H、
12
C、
31
P、
32
S)等4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应分别选择含
的培养基和
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6分)
(2)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
。(3分)
(3)如果图示中的噬菌体标记的是蛋白质,那么最后一步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P元素为
、S元素为
(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
问题:
(1)分析出本教学片段所涉及的教学目标。(10分)
(2)分析该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措施。(10分)
29.材料:
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与钱老师相比,孙老师听课笔记的优点。(10分)
(2)孙老师的听课记录还可以做哪些改进?(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部分内容如下:
要求: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菜两个经典实验,设计两组问题串,帮助学生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20分)
评价对象得分
(?)
A.男
B.女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问卷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