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缺
* 3.“数九”期间,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4.“三九”“四九”最冷,原因是()
5~8.缺
读“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完成9~10题。

* 9.该城市人口控制的合理范围是()
* 10.P3-P4期间可能出现的是()。
下表为我国四个地区典型农作物统计表。据表完成11-12题。
* 11.对四个地区的判断,匹配正确的是()
* 12.关于四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13.关于梯度(TD)转移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发展理论框架示意图。图中“三环”表示可持续发展三要素的循环发展。读图完成14~15题。
* 14.从可持续发展原理看,“三环”的本质含义是()。
* 15.按此理论,关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16.缺
* 17.四川盆地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支持此美誉的原因有()
①冬冷夏热温差大
②气候湿润多降水
③河流众多水源足
④热量充足土壤肥沃
⑤晴天很多光照足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最千燥的地方之一。尽管这里降水极少,但海岸地带能够形成像“云堤”一样的雾,并向内陆推进,当地人叫它“浓湿雾”,并利用“捕雾网”(如乙图)收集淡水。读下图完成18~19题。
* 18.智利沿海地带形成“浓湿雾”的主要原因是()
* 19.目前,当地居民积极利用“捕雾网”收集淡水。与海水淡化相比,其优点是()
小明7-8月到我国某地考察。老师让携带墨镜、遮阳帽、防晒霜和羽绒服等。据此回答20~21是题。
* 20.小明要去考察的地方可能是()
* 21.下列四幅图,在考察地可能看到的是()
潮汐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2~23题。
* 22.“八月十五”钱塘江大潮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23.有关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下列属于政治地理过程的是()。
* 25.下列CIS空间数据分类中,属于按数据结构分类的是()。
①地图数据
②矢量数据
③影像数据
④栅格数据
⑤文本数据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基本内容。(10分)
27.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简要说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该图的教学步骤(7分)和运用该图进行教学的意义(7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千早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深受其影响。
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农作物的种子,即首先种植已经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收获后再进行千燥处理,以方便存储运输。近年来,甘肃省在河西走廊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化制种示范基地。
材料三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如下。
问题:
(1)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贺兰山被誉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守护”功能。(4分)
(2)当前玉门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根据其气候资源特点,分析玉门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原因。(6分)
(3)分析甘肃省将河西走廊建设成为全国制种示范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29.材料
下面是陆老师对“众多的人ロ”一课的课后教学反思。
(1)注重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如就“人ロ多的利与弊”进行探究,就“计划生育政策对自己家庭的影响”进行讨论。
(2)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人口的基础知识;培养读图用图、分析计算等能力;正确认识人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3)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合作学习环节,学生相互启发、交换意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归纳整合不同的意见并进行汇报,发散思维、语言表达、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4)分组及评价:每组6人,共9小组,按座位编号,便于记录、管理;小组内按探究人、记录人、发言人进行角色分工;设定学生互评、自评
(5)适时追问、引导,既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又突破难点。
(6)课堂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认识基础→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探究成果展示呈现→师生评价解决问题→课堂检即时评价→拓展延仲启发思维。教学过程与预设基本吻合。
问题:
(1)根据材料,举例说明陆老师的教学落实了哪些地理课程理念。(6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陆老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步骤?(6分)
(3)从教学反思的功能看,陆老师的反思还需要做哪些改进?(4分)
30.材料
下面是李老师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教学片段。
老师:“气温曲线图”是通过把气温数据绘制在一个坐标图上而得到的。它能够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该地气温特点。
师:(利用黑板边画边说,学生跟随绘制)横坐标为月份,依次代表1-12月份,画出横坐标……注意长度和等分;画出纵坐标……纵坐标为气温,单位为℃。注意取值需要快速估算保证能够在纵坐标上读出全部数据。现在把教材第54页表格中12个月的气温数据一一转绘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上……最后,像教材上那样,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好,同学们来试一试。
师:(展示PPT,见下表)请大家利用屏幕上表格中的气温数据,自己独立制作一幅规范、漂亮的“气温曲线图”并依次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

活动:学生认真绘制,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总结(略)
问题:
(1)说出李老师运用的教学媒体类型。(4分)
(2)选择李老师使用的教学媒体中的两种,简述其主要作用。(8分)
(3)根据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归纳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教学程序。(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31.阅读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9分)
(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