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三
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地理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本页时间剩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1-2题。
*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
2.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摩卡咖啡生长需要静风、温凉、湿润、排水条件好的环境,图中南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A港口一度成为重要咖啡输出港,如今弃置。现主要通过B港出口。据此回答3~6题。
*
3.下列地点最适合摩卡咖啡生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4.A港口弃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咖啡出口减少②咖啡种植区调整③港口泥沙淤积④新航线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5.关于该国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向自南向北
B.结冰期长
C.流量大
D.7~9月为河流的丰水期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
6.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雪峰山
*
7.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读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8-9题。
*
8.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9.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下图所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据考察发现,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读图完成10~11题。
*
10.导致M地该季度茶叶质量最高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土壤
D.气候
其他如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稳定。市场与茶叶质量之间无明显关系.
*
11.推测下列四地中,七月份降水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平流雾是带有水汽的暖湿气流进入较冷的陆面底部逐渐冷却形成的。上海机场在某些季节受到平流雾的影响,会造成航班的大面积晚点。据此回答12-13题。
*
12.上海遭遇平流雾较多的季节是()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D.初冬
*
13.平流雾发生时,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B.
C.
D.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H)方向上的气压(P)分布图。完成14-15题。
*
14.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F→H→G→E
B.E→G→H→F→E
C.G→E→F→H→G
D.G→E→H→F→G
*
15.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Dn)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5年9月15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16-18题。
*
16.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
17.图中甲、乙两地最大气压差最接近()。
A. 24hPa
B. 27hPa
C. 2lhPa
D. 30hPa
*
18受图中锋面系统的影响,丙地区可能出现()。
A.风和日丽天气
B.高温晴朗天气
C.阴雨连绵天气
D.大风降温天气
下图为某工业企业在国内的分布及产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
19该企业属于()。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市场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
20该企业计划在西欧筹建分厂,需要考察当地的()。
①居民消费习惯②劳动力价格③气候条件④技术条件⑤内部交易成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简图,读图完成21-22题。
*
21.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小的是()。
A.小寒
B.大雪
C.清明
D.芒种
*
22.在芒种到小暑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C.安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
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下图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米”字形高铁雏形图,读图完成23~24题。
*
23.图中M城市是()。
A.合肥
B.郑州
C.武汉
D.南昌
*
24.图中高铁完全建成后,使该城市()。
①对外联系加强②城市化水平提高③服务范围扩大④货物运输量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5.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特征包括()。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稳定性④层次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谈谈你对这一规定的理解。(12分)
*
27.简要画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并分析各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色以及形成原因。(12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材料二下图为巴西1月份和7月份降水量分布图。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巴西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7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课标要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
收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问题:
(1)从活动建议来看,本节课有什么特点,对哪种教学资源依赖性比较大?(6分)
(2)简述该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使用这些资源有什么好处?(10分)
30.阅读下面初中课堂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冬季南北气温温差特别大,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你们在七年级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图?
学生:有,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师:这上面分布的曲线是什么线?有何特点?
学生:等温线,上面同一条曲线上的温度都相等,等温线越密,温度变化越大,反之亦然。
教师:那你们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观察出冬季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学生: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地理位置越靠北,气温越低。
教师:请同学们从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
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
教师:那么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近50°℃。
教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展示的表格(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比较表),影响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纬度。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气温越高。
教师: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忘记了窗外的北风凛冽,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我国冬季以吹什么方向的风为主?
学生:西北风。
教师:它对北方的冷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有,使北方更冷。
教师小结:从上述推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纬度决定了我国北方冬季的寒冷,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
问题:(1)该片段教学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你谈一谈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10分)
(2)对于该教学片段,你认为可能存在什么问题?(10分)
四、教学设计题(24分)
3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我们都知道,自然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空气、阳光、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都要受其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因素突出地表现出其两重性特征: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当前,世界人口以每分钟增加150人的速度猛增,每年增加约8000万人,每12年增加约10亿。据预测,1999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2010年为70亿人;2020年达80亿人。不难看出,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人口急剧增加的极其严峻的局面。其中,中国的人口数量占世界的15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人口增长过快,就必然引起资源的快速消耗问题。世界上的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都是有限的,人们不能过度地向自然界攫取资源,更不能恣意破坏生态平衡和稳定。除此之外,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又会成为社会、国家的沉重压力,从而出现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而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且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初步知识。自然而然,认识中国的人口现象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而且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等内容是学生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民族、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经济建设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落脚点。
要求:
(1)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中国的人口”一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9分)
(2)试设计“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过程。(15分)
评价对象得分
(?)
A.男
B.女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问卷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