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四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別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这6种离子中的某三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5.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1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x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 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IO2、HCIO2、CLO2-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CIO2是有毒的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
* 7.如图3表示反应M(g)+P(g)⇌nQ(g)的平衡体系中,Q的物质的量浓度c(Q)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8.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 9.下列晶体模型对应的物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
* 10.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1.为了适应学生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1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 13.李老师在教“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身边都有什么化学物质。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14.教师在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
* 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16.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的是()
* 17完成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
* 1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了“评价建议”。以下观点不是其所提倡的是()。
* 19.“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间题适用于()
* 20.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2小题,共2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试回答有关问题
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课程改革,主动运用启发诱导策略,充分发辉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
学效率和综合素质。
问题
(1)你认为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教学技能?
(2)谈谈教师在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时应该怎样做。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期性。1868年,化学家近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1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的一些規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简要说明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
23.某化学教师在某次月考中设计了下面的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酸、碱、盐的知识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亚硝酸钠(NaNO2)属于工业用盐,不能用于烹调
B.中和反应就是酸与减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碱性比食盐碱性大,故碳酸钠属于碱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2)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考试结果)参加本次月考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
表1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
(2)请分析学生误选其他三项的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4.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的教学片段
提出问题:能否将溶解的落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展示实例:盐场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
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我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作结品。
联系实际:展示结晶的分类对比表,得出“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饱和后,再蒸发捭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认识这种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叫作“蒸发结晶”。
提出问题:除了蒸发结晶的方法,还有其他的结晶方法吗?
探究“降温结晶”:学生进行硝酸钾品体的制作过程,结合结晶过程的图片,观察到硝酸钾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会发生结晶,逐渐有晶体析出,认识这种结晶叫作“降温结晶”。
拓展实验:由实验探究可知、食盐溶液不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请同学们参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对比分析、思考讨论原因所在,比较两种结晶方法,大屏幕展示结晶分类对比表。
学以致用:议一议“夏盐冬碱”之奥秘。
课后作业: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整理书写蔗糖的制取过程
问题:
(1)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有什么好处。
(2)试说明该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包含哪些类型。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空气”的内容标准为:“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有关“空气”的内容呈现如下
实验2-1:

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
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央央紧胶皮管。点然燃烧匙内的红磷
后,立即仲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砗熄
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央,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在这一反应中,红磷(化学符号P)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叫作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P2O5)的新物质。这一反应可用文字表示如下: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氩气。后来人们陆续发现了、氖、氩、氪、氩、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氪气外,还有其他成分。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測定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等内容,学习了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常见仪器的使用等基础知识;本单
元接下来将要学习氧气、制取氧气等知识。
(1)谈谈你对“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空气的组成”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