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音乐教师证考试的同学。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下面谱例运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2.下面音乐片段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3.音乐术语 Largo指的是()
* 4.下列为回旋曲式结构的是()
* 5.下列不属于藏族民间歌舞的是()
* 6.此谱例出自华彦钩的哪部作品()
* 7.《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 8.我们在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音阶则是构成典型日本韵味旋律的基础,那么下面哪一个是都节音阶()
* 9.下面旋律的调式是()
* 10.北宋陈旸的()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
* 11.下面的谱例出自哪首曲目()
* 12.下面谱例使用的复调技术是()
* 13.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
* 14.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涯中,精心钻研,勇于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他演唱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选自下列哪部作品()
* 15.下面谱例是()的作品。
* 16.右图的舞蹈表演形式为()
* 17.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而作,以俄法战争为题材的单乐章标题交响乐作品是()
* 18.西方复调音乐最早的形式为()
* 19.下列乐器中属于“竹”类材料制作的乐器的是()
* 20.下面作品中,不属于二胡曲的是()
* 21.()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音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制订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境界
* 22.()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订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订教师和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 23.在音乐教学中,任何知识技能的习得,音乐风格的掌握,文化内涵的理解,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是,过去我们关注的行为主体往往是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方法、条件,而是把最感性的音乐艺术进行模式化的理性分析,生搬硬套地向他们灌输,致使他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
* 24.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学生有的感觉到“愉悦”,有的感觉到“热情”,有的感觉到“幸福”,教师则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音乐体验。这位教师的教学体现了()的美学观点。
* 25.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是()
* 26.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
* 27.“王老师今年刚进入高中教学,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写好多页的教案,内容非常丰富,每次上课都是洋洋洒洒讲述很多知识,可是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好想睡觉‘音乐课好无聊’。”王老师违背了()的课程基本理念。
* 28.某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抽样提问及抽唱,这属于教学评价中的()
* 29.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教学思想属于实用主义()
* 30.“在进行歌唱教学时,适当的现场示范与板书教学足以达到最佳的歌唱教学效果,有的音乐教师却偏偏要选择大量的多媒体视听课件,这样不仅分散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注意力,而且如果歌曲的歌唱版本选择不当、调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这体现了()
二、音乐创编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为下面谱例编写四部和声。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分析舒曼的钢琴作品《梦幻曲》的谱例。
要求:
(1)出曲式结构图式
(2)写出方框中所示乐汇的和声功能标记。
(3)分析9~16小节的调式调性并写出具体分析的内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33.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题名称: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内容: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间。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在一堂音乐歌唱课上,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某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我爱你,中国》。该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感知、听辦歌曲演唱者的音色特点。”他给了学生三个选项: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一位男同学选择了他认为正确的选项:女低音。教师有些恼火,示意他坐下,对他的回答既无肯定也不否定,学生处于茫然中。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教学反馈,于是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方式,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把课上完了。
问题:
(1)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判断。
(2)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题名称】《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教学对象】必修“音乐鉴赏”模块的学生
【主要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和其中所使用的俄罗斯音乐旋律。从感悟、聆听、体验、应用的角度来鉴赏和理解《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了解作曲家格林卡的生平。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播放作品,随后,由多媒体展示音乐主题旋律,带领学生们演唱。
2.教师介绍格林卡以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格林卡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自幼受到乡村民间音乐的熏陶,其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则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3.播放第一、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的感受如何?
4.齐读教材文字介绍,体会所描述的感受。同时播放歌曲,升华情感。
(三)小结(略)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