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模拟测试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是()
A.李斯
B.孟子
C.老子
D.孔子
*
2.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屈原的代表作()
A.《天问》
B.《离骚》
C.《九章》
D.《九魂》
*
3.“诗三百”指的是()
A.《中庸》
B.《诗经》
C.《礼记》
D.《论语》
*
4.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
A.《大学》
B.《礼记》
C.《中庸》
D.《孟子》
*
5.成语“缘木求鱼”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论语》
*
6.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语涉双关的句子是()
A.飞星传恨
B.柔情似水
C.纤云弄巧
D.佳期如梦
*
7.下列诗人当中,其诗被誉为“诗史”的是()
A.杜牧
B.白居易
C.杜甫
D.李白
*
8.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王维
C.陶渊明
D.孟浩然
*
9.著有《浮生六记》的清代文学家是()
A.沈复
B.黄宗羲
C.蒲松龄
D.刘大桃
*
10.《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是()
A.徐迟
B.李国文
C.赵元任
D.王国维
*
11.下列哪一部不是余秋雨的作品()
A.《山居笔记》
B.《文化苦旅》
C.《务虚笔记》
D.《千年一叹》
*
12.《听听那冷雨》是()的作品。
A.周作人
B.余秋雨
C.郁达夫
D.余光中
*
13.“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句出自艾青的()
A.《我爱这土地》
B.《大堰河》
C.《北方》
D.《归来的歌》
*
14.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贏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大师。
A.文学
B.文章学
C.哲学
D.美学
*
15.奥尔多.利奥波德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学者()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二、古文翻译题(本题共9小题。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13分)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6.犹遗踪一泫然。
17.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矣。
18.瞎王留引定火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19.抑其成败之际,而皆自于人欤?
20.稍迁至栘中监。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23.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24.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5.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26.                      ,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27.                       ,不独子其子。《大同》
28.                           ,故国平居有所思。《秋兴八首》(其四)
29.                       ,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
30.桂棹兮兰桨,                       。《赤壁赋》
31.当其贯日月,                       。《正气歌》
32.笑富贵、千钩如发。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四、阅读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坝上的云
王巨才
     到坝上,像猛然闯进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
     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如雪域高原巍峨耸峙的群峰,小些的,则像一垛垛随意堆积的棉绒。大团小团的云,透纠结,撕扯不断,威风八面地布满整个天空,让人顿生敬畏。云是低垂的,似乎伸手便可抓到一把。云又是静止的,半天见不到些许变幻。太阳倒像是游动的。当太阳躲在背后的时候,云会呈现浓淡深浅不同的状态,而当她一旦露脸,所有的云团便立刻鑲上耀眼的金光,像聚焦在一万只强光灯下,轰轰烈烈,辉煌无比。
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蓝色,也是辽远的,深邃的,洁净神圣的,位望之际,总有一种心底空茫,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的感觉。
    这样的天空是能够让人陶醉的,感动得掉泪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蓝天白云下的塞军坝,位于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界处,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原”。
    真不敢相信大自然竟有这样神奇的灵感,把一片辽阔的原野摆布得如此周到,协调,精妙绝伦。中心的位置自然是浩浩渺渺、波光幽幽的湖水。从环湖小道走过,不时会有打挺的鱼儿跃出水面,挑運人们的游兴;茂密的水草间,也会有不知名的野鸟猛地从身边腾起,像故意吓你一跳,而后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声顽皮地向远处飞去。湖的四周,是巨幅地毯般铺展开来的草甸,草是浅黄色的,上面缀满蒿子梅、金莲花、野百合、风信子等五颜六色的野花,像是给湖水鑲了一圈璨的璎珞。再远处,便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次第排开的白桦林和油松林,那白桦和油松都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高矮粗细全都一样,看上去如同士气饱满的军阵,齐刷刷布满大小冈峦,煞是雄壮,威严。
谷底是一条小溪,泠泠有声,清澈见底。老曲说这便是滦河的源头,为保证京津用水安全,这一带是绝对不许污染的,连种地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小溪对面便是内蒙古地界,山城上一排青砖红瓦的平房,老曲说那村子叫十二座连营,属于克什克腾旗。我问他家在什么地方,老曲左手一指,说就是远处沙柳树下的那几排房子,叫西连营。问光景过得咋样,答说还行吧,你们租的这三匹马都是我的,两个月旅游圧季,少说也能收万把块钱;平常时间,房前屋后种点荞麦、被麦、土豆、萝ト什么的,基本够一家人吃了;也没有什么负担,两个孩子一个在湖南上大学,一个在县政府上班。农村人要求不高,能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也就满足了。
    老曲70多岁,脸膛黑里透红,看上去不到50岁。见我们七嘴八舌连声称美,他憨厚而不无幽默地表示,生活在这个地方,再不显得年轻些,能对得起身边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吗?
    第二天,走进农场展览馆,发现另一个精彩的伏笔!
    原来,这些让我们一整天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这被称作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的塞罕坝,既非老天思赐,也非祖宗馈赠,而是当代英雄手胝足、生死以之的杰作。
这方曾是皇家林苑的风水宝地,历经放围垦种和战乱破坏,新中国成立时已变成风沙肆虐的莽莽荒原。为了“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拓财源”,1962年2月,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エ人到这里安营扎,开始了植树造林,重建绿色屏障的征程。共和国版图上,一个新型的国营林场由此诞生。
想想看,那是一种何等艰苦卓绝的征战: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仅417毫米,无霜期也只有42天。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匮乏。正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年轻的创业者们不避风霜劳苦,吃窝头,住窝棚,饮雪水,抡铁镐,历经一次次失败,又夺得一个个胜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硬是在这片海拔1500米以上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派葱苑的绿意。现在,塞军坝人工林和草原面积达到1658平方公里。这中间,自然包含几代林业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有说不完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汽车沿京承高速公路南行,过了古北口,天气又变得灰蒙蒙的。如同从一场美轮美奂的舞台情景中返回现实,思绪纷然,感慨丛生。
(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绘坝上的云以及云在太阳下的不同形态,有什么作用?(2分)
(2)开篇说塞罕坝“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作者发现的两个“精彩的伏笔”,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论积贮疏
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早,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早相乘,天下大風,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注①阽危:危险。②殴:通“驱”。③廪廪:同“懔懔”,文中指令人害怕的局面。
(1)本文题目中的“疏”是什么意思?(3分)
(2)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3)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35.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縛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明珠成薏苡:典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
(1)诗歌首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2分)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五、作文(本题4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央视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支教老师梁俊带着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小诗《苔》,感动了无数人。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这首小诗每个人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