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八
录音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在公开课上讲戴望舒《雨巷》的时候,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A.教师在讲完课之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学生自由提问阶段,让一位身着紫色长裙的姑娘站起来发问并结合衣服的颜色进行评析
C.学生因为悟到了“雨巷”诗人所表达的寂寥愁苦而低声啜泣,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唏嘘
D.教师领读课文的时候,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面向学生朗读
*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丟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的公债市场的斗争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的大势已去了呀!”(《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通过现代化的光电手段,舒展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精彩画卷。
;
;
;
;
。中华民族以这些杰出的贡献,证明了自已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一员。
①造纸术使人类告别了羊皮和纸草,人类的知识有了更加便利的记录和传播的载体
②茶叶不仅是一种芬芳馥郁的饮品,也是神秘东方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③印刷术使人类告别了绳泥木石,人类的创作有了更加迅捷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
④之后,火药炸开了中世纪领主的堡垒,指南针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
⑤而瓷器不仅是一件晶莹绚丽的容器,更是华贵中华沉静细腻的审美情趣的一种展现
A.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
4.《祝福》中有一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有一个学生对其中将“空的”一词单独强调不太理解,对此,教师的评析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不是词典.想要知道“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请在课下查阅词典
B.将“空的”单独进行强调,说明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并没有乞讨到什么东西,突出人情的冷漠和祥林嫂的悲哀
C.咱班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疑问,就你一个人不懂?课下的时候问问其他同学吧
D.“空的”一词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就是表示破碗内空无一物的意思
*
5.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设计了如下试题,“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三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来找儿子吗?是鲁大海吗?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B.“来找女儿吗?是四风吗?我知道你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C.“来敲诈吗?是鲁贵吗?你可真有能耐啊!”
D.“来续旧情吗?是繁漪吗?我真是没想到啊!”
*
6.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
C.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
D.学生意识虽然可以促进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但不涉及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7.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单由教师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B.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得到锻炼,对作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C.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的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有效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小组讨论
*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写《史记》,不单是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为了“成一家之言”
B.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C.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区别是:近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不固定,古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固定
D.《荷马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
9.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
10.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
11.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
12.()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3.阅读下面《声声慢》课堂实录片断,按要求答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学习《声声慢》。同样是男同学先齐读,然后是女同学读。
李清照的词,我们知道是属于婉约词,应该如何去读?
“声声慢”开始(男声)
女问学,自己开始(女声)
(整体效果还不错,所以教师没有做过多的点评,只是在下面直接点出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两个字音需要注意:一是“乍暖还寒”的“还”(huán),一个是“怎生得黑”的“得”(dé)。
同学们,我们朗诵的时候注意文本特点,一个是《声声慢》这首词的标点符号很特别,你们看一
看,有一种标点符号出现的很多,很特别。
学生小声说:逗号、顿号、感叹号
教师:逗号出现的多但不特别。最关键的是感叹号,逗号、顿号它只是一个简短的停顿。
同学们读一读这三处感叹号该如何去读(和学生一起品读):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这首词大量使用叠词,叠词该如何去读。
学生自读。
教师:其实从意思上讲,叠词和单个词表达意思是一样:寻寻觅觅的意思是寻觅,冷冷清清的意思是冷清,凄凄惨惨的意思就是凄惨。但是作者为何要用叠字,叠字有什么好处,该如何去读。
教师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那种感情那种氛围更浓厚,同学们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一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教师:同学们都有很大进步。这首词两个特点,一个是感叹号,二是叠词,我们连起来体味李清照词的特点,“声声慢,李清照”开始。
*
关于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反复阅读来感受诗歌的情感
B.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C.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和互评较少,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让学生互相进行点评,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D.分角色朗读、学生自读、教师泛读中结合教师点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14.阅读《茶馆》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会迸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激情和能量。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们积极主动自告奋勇,当在课堂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有个女生竟然举起手来:“老师,我要挑战同学读的庞太监!”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兴奋起来,事实证明,这个女生读得真是很好的,她课下说,正是因为前一个同学读得太好了,她才想比一比。同学们送给她的热烈掌声肯定了她的挑战。
*
对上述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该案例中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
B.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
C.教师根据自己经验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D.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学生无法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
15.阅读《虞美人》的教学案例(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在这堂课中,因为放手让学生去做,所以也就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亮点。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问起“堪”的意思,本无准备的我在这时灵机一动,何不将问题再还给学生呢?针对这个字的意思,有的同学根据文意猜测,有的根据经验理解,众说纷纭,一下子就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经过讨论,很快得到了解决。接着,与本词有关的问题纷纷被学生提取出来并自行解决,课堂过程相当顺利。
*
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C.本案例中的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D.把问题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缺乏主导性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5分)。
(一)情景设置(导入)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
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五斗米”是多少?
据考证,陶渊明时县令的月薪是米十五斛,在当时县令这个官职的俸禄还是很丰厚的。陶渊明为何非要弃官不做而归隐?既然归隐又何必写辞示意?我们一起来走进《归去来兮辞》一探究竟。
(二)预习检测
(1)PPT正音
(2)学生介绍背景、作者生平、辞的特点。
(三)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整理翻译文中标注的问题,积累总结文中各种文言知识,特别是文言句式。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标注的问题,组内解疑答难;共同讨论“胡、奚、曷、焉、何”等疑问的用法和意义。
1.以上是一位教师教授《归去来兮辞》的教学过程,试对此进行评析。
2.你怎样指导学生就《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最讨厌的一个人》这样的作文题目创意?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2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杀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单元介绍】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一课,
该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