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盟主。他的诗、散文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较深,注意意境的创造与音律的和谐。
B.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C.闻一多曾参加过新月社,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了“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语言美和建筑美。
D.穆旦,原名查良铮,九叶派的代表诗人。
*
3.教师在总结“焉”字的用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语气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B.未知生,焉知死:代词,意思是“哪里,怎么”。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
*
4.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喲。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辐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脱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
7.下列哪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特殊途径?()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
8.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A.灵活性
B.开放性
C.兴趣性
D.自主性
*
9.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
10.构成一节课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国产大片《英雄》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风毛麟角
B.公安人员昼伏夜出,经过二十多天的侦查,终于抓获了这个黑社会头子。
C.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对岳飞的评价都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重新定义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问题。
D.李红说:“张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们。”
*
12.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不包括()
A.《官场现形记》
B.《孽海花》
C.《初刻拍案惊奇》
D.《老残游记》
*
13.下列选项不是“则”字用法的一项是()
A.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
B.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反而”“却”。
C.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就”。
D.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从对举中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等。
*
14.阅读《荷花淀》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填鸭式教育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与之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
B.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C.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导。
D.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
*
15.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散文教学的一段反思,按要求答题。
散文,它不像诗歌,有深奧的典故;不像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戏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一篇散文的构思,往往是作者带着偶然性、机遇性,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作者的随感而发。散文教学要让学生“抓住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散文时聆听美的教诲,收获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产生,必然经历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而情感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在此,我得出情感教育的程序:诱发情感(美的引导)—激发情感(美的感受)——深化情感(美的熏陶)——抒发情感(美的升华)。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的,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他们达到感觉的升华,最终达到知识、情感、行为三者完美的结合。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能源”。因此,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动情点,体会散文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美。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教师对散文特点把握准确,见解深刻。
B.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
C.散文阅读就是对作者“自述行为”的体验和确认。
D.该教师认为美感不能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受到,美感只有通过视觉才能感受到。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7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
①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②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③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做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彬,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乙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④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宇,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③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⑥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⑦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⑧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单元导语】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益和启示,而且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是与人物形象、人物特点有关。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文相关说明】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同时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也选入了此篇小说。同单元课文还有《范进中举》(吴敬梓)、《口技》(林嗣环)、《变色龙》(契诃夫)等。
【课后作业(部分)】
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学生情况】
九年级(下),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请评析第③自然段,分析文中对孔乙已细致的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2.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3.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共28分)

定风波
苏轼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写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居黄州期间。词中所记叙的是一次途中遇雨的经历。②芒鞋:草鞋。
③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
阅读下面的词,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