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五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对“戏剧语言”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是戏剧的重要特点之
B.戏剧语言指剧中人物对话,起交代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C.戏剧语言指剧本的语言,不同作家创作的剧本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D.戏剧语言是指借以表现人物性格的人物语言,它必须符合人物身份,有个性,有表现力
*
2.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素昔(素来,往常) 素不相能(一向不能做某件事) 素养(平日的修养)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B.诛求(勒索) 诛心之论(恶意的批评) 诛戮(杀害) 口诛笔伐(用言语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C.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风闻(由传闻而得知) 风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
D.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 循名责实(要求实质跟名称或名义相符) 责难(指摘非难) 求全责备(因别人没做到完美无缺而批评)
*
3.《变形记》的作者是()
A.奥尼尔
B.贝克特
C.莫里哀
D.卡夫卡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接受联合国粮食()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
A.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于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民主”这个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唯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
7.阅读下列台湾某中学的一道国文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同一天有事: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业。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应该如何送才恰当?(  )
①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②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③室有兰芝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①送乔迁新居者,②送分店开业者,③送七十大寿者;
B.①送分店开业者,②送乔迁新居者,③送七十大寿者;
C.①送七十大寿者,②送乔迁新居者,③送分店开业者;
D.①送七十大寿者,②送分店开业者,③送乔迁新居者;
*
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能力
A.定势
B.迁移
C.应用
D.技能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
10.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组成。
A.教学规律
B.教材
C.课程目标
D.课程原则
*
11.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在教文言文时,教师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不能体现上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项是()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听录音朗读,感受课文意境。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诵读
D.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
12.在讲解诗词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天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宽括桐深院锁清秋
C.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13.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言文天样
辛若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回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叙述诗人的出身和四年抗元斗争生活,写自己在辛苦的境遇中苦读经书,从政报国;“干戈寥落”是就国家局势而言。
B.颔联是个比喻句。用凄凉的自然之景比喻国事的衰微颓败。用“浮萍”自喻。更兼“雨打”二字,象征诗人的政治生涯坎坷不平。
C.前六句,感叹个人身世的同时,把国家惨遭外族侵略的仇恨渲染到极点。自己的哀愤之情也同时高涨到顶峰;最后两句,传达出诗人在生死考验面前的最后抉择。全诗先扬后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救国无望的遗恨和为国捐躯的决心,突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14.请从下面四个导语设计中,选出差别最大的一项()
A.这是一场宴会,美酒与佳肴,欢笑与舞蹈,掩饰着凶险与阴谋;这是一场战斗,忠诚与背叛,机智和勇气,演绎出有关生死的惊心动魄;这是一部大片,刀光和剑影,明争与暗斗,上演着改写历史的生死时速;这是一段历史,成功与失败,悲壮与苍凉,诉说着无情与沧桑!这就是经典历史故事《鸿门宴》。
B.请学生欣赏两首诗:1.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解读诗歌并导入新课)
C.同学们前不久收看《百家讲坛》王立群老师讲《大风歌》没有?还记不记得其中的片头曲?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师生同唱):望华车,市井夺未央。尘沙起,鸿门巧对王。纳贤良,无畏得天下。三章法,垓下定汉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继而导入课文)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义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
15.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某教师在执教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桃花源记》时,在讨论其文体时,学生们有很多的不同意见。有一部分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并找到《桃花源诗》为证。有的学生则说其实是一篇游记,因为游记是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而《桃花源记》恰恰符合这一点。更有的同学说其实是一篇有人物刻画,有情节描述的小说。
几派学生各执己见,互不服输,这位教师看在课堂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即使自己进行了意见的统一也很难说服不一致的学生,就说,大家的意见都各有道理,今天讨论就到此为止,课下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在班级网络平台《桃花源记—文体分析》自主研讨区自由交流。之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讨论进行深入研究
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桃花源记》文体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思想。
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的讨论,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在发挥着教学主导作用。
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预设比生成更重要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河的第三条岸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人们一致以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
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游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备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继续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一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学生情况】
初中一年级,班额45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小说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3.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1-2题
品味时尚
①当“非主流”成为主流,我们应当何去何从?当歌手海鸣威替代了作家海明威,桑提亚哥是否会心疼?品味时尚,我承认其中存在创新与美雅;品味时尚,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典不容恶搞,有些时尚应当退让。
②曾经,萌芽网站抛出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郭敬明、韩寒、鲁迅哪个更伟大?”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前两者得票数远远高于鲁迅,这个用笔尖战斗的孤独者只有可怜的几票!网友的理由是:鲁迅的文字干涩无味,没心情去看。而小四、韩寒的文字时尚可爱,玩世不功,当然愿意来,我无法解读这种理由背后的深遂的民族性心理,但我认为,郭韩之类的所谓“时尚”不妨流行,但这决不会也决不允许它们撼动鲁迅等人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传统以及中国人应有的脊骨。
普日鲁迅的孤独是因为浑噩的看客与无生气的国民,而今鲁迅的孤独竟然是所谓“时尚”一手造成,岂不怪也欤?
200年6月5日,中国最美的声音消逝了。那个二十五年如一日将一生心血倾注于电视播音事业的罗京离开了。这个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电视人,以近乎可怕的零错误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联想前几年一直叫嚷着要给《新闻联播》换脸的声音,我又对时尚有了更切肤的感触。作为央视“招牌”,罗京几乎不敢随意理发;因工作需要,他终年只能穿一成不变的正。也许他注定与“时尚”无缘。待他走后,身后是无数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为他祈祷、默哀。
一刻我突然明白,罗京的形象已沉淀为一种经典,尽管无缘时尚,却注定受人敬仰。无论时尚与否,坚持本色,一生执著,亦能成为传奇。
⑩热爱经典,因为它的美丽,它的雅致;拒绝“时尚”,因为它的浮躁,它的伪善。我知道,苏东坡一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旧传下光耀千古的名篇,万世留香;我知道,辜鸿铭一世与“时尚”无缘,但他依然为中外学者铭记,终成一代狂士怪杰。
⑤今天的我们,愿意随“时”之波,逐“尚”之流,引领今天的“时尚”,成为明天的笑柄?
1.请找出第②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⑤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别字甲“()”,修改为()
错别字乙“()修改为()
病句:()
修改:()
2.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