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二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第一,倡导()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A.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
B.全面的、和谐发展评价
C.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审美
D.全民的、基础思维
*
2.下列句子中红色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此储量丰富的矿真是一笔巨大的宝
②这种让顾客心如意的做法是值得道的。
A.zàng cáng chèn chēng
B .zàng cáng chēng chèn
C. cáng zàng chèn chēng
D.cáng zàng chēng chèn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博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言观色 沽名钓誉
*
4.下列句子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丽勇敢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B.在欢迎新同学的联欢会上,新老同学互相交流礼物。
C.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自然环境,庇护野生动物。
D.毛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笑
*
5.下列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A.在草原上,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
C.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树黄色的泪珠里
D.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
6.老师在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道一以贯之②夫子之道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④可谓仁之方也已⑤敝之而无憾⑥愿闻子之志⑦老者安之③与师言之道与⑨又相之
A.①⑤/②④⑥③/③/⑦⑨
B.①⑤/②④⑥③/③⑦⑨
C.①⑤/②①⑥⑧③/⑦⑨
D.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
7.教师在讲解“之”字的用法,下列“之”字不充当宾语的一项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守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B.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C.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D.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
*
8.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以下对学生和老师综合性学习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
B.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活动可以是随心所欲的、不设规则的。
C.教师应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
D.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
9.语文小测验后,老师发现学生对于已经讲过的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导致分数有的高,有的低。对上述案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该案例表现了学生的差异性。
B.学生对同一现象理解的差异,定会造成学生成果的差异。
C.教师不需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D.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不必改变教学策略。
*
10.以下对上课导入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这堂课主要学习文言通假字的知识”,运用了“明确目标”的方法。
B.“请同学们上课前,先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段”,运用了“激活生活经验”的方法。
C.“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一段有关录像”,运用了“创造情境”的方法。
D.“在上课前,我们先将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运用了“复习旧知”的方法。
*
11.教育活动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以下不属于这“三结合”所指的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专家在高陵杨官寨遗址南部发现了一组距今5000余年的窑洞式建筑群遗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证明5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居住窑洞了。
B.今年清明节,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在黄帝陵拜祭轩辕黄帝后,还特意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诞辰130周年之际赴他的故乡陕西三原县,参观于右任纪念馆。
C.昨日下午,中国经济信心之旅“十城市巡讲活动”在西安某生态区成功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与西安地区知名企业家以及主要媒体的负责人等共话西安发展大计。
D.美国航天基金会将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每年主要奖励在推进空间探索、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趾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已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象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其孙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战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硫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16~17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单元导语】
与九年级上册的新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新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名称为“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这些诗歌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课文相关说明】
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主题一一爱国思乡编排了《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一系列诗歌。
【学生情况】
初中三年级,班额45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6.如果要你用一个课时为学生讲授这篇现代诗歌,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
17.请你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为学生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18~19题。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①在搏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副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②“那是郑變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③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成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④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宇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⑤“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⑥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檔,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⑦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⑧“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⑨“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⑩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18.请找出第①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③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错别字甲“( )”,修改为( )
错别字乙“( )”,修改为( )
病句( )
修改:( )
19.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