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模拟测试二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樊迟、仲弓问位》“虽之夷狄”中的“之”意为()
* 2.《左传》是一部()
* 3.下列属于奏疏的是()
* 4.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5.《诗经》中的《诗经・蒹葭》属于()
* 6.“笔落惊风兩,诗成泣鬼神”指的是()
* 7.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 8.陆游《沈园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9.宋代文坛并称“苏辛”的是()
* 10.因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由錡艳转为苍劲沉郁,有“文章老更成”之说的文学家是()
* 11.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的小说家是()
* 12.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 13.吴组缃的小说《箓竹山房》将主要笔墨用来()
* 14.契诃夫的小说《苦恼》的主旨是()
* 15.《沙乡年鉴》的作者是()
二、古文翻译题(本题共9小题。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13分)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6.汉皇重色思倾国,宇多年求不得。
17.老大那说。
18.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9.仁讲让,示民有常。
20.吴迄无,益怨恨之。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2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3.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24.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小题,每空1分,共6分)
* 25.居处恭,执事敬,。《樊迟、仲弓问仁》
* 26.人之道则不然,。《〈老子〉二章》
* 27.,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 28.结庐在人境,。《饮酒》(其五)
* 29.,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 30.直北关山金鼓说,。《秋兴八首》(其四)
* 31. ,稳泛沧浪空阔。《念奴娇.过洞庭》
* 32.,生死安足论《正气歌》
四、阅读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开镰
洪忠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萃萃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后背的衣服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
    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那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浸种、育秧、栽插、耘田、施肥、收割,既是乡土中国稻作的一种链接,也是我对稻子种植的程序性认识。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癞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
    手捧苞芦(玉米)棵,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谨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民以食为天。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棵、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源民间文化存一直保持浓厚兴的根本原因。请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三贴联牵牛饮水愿耕生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驱那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秋田发青之际请士地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卵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多亲对乡土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郭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的齿痕里,都是开收割鲜活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母亲为何“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3分)
(2)文章写童年的歌谣有什么作用?(3分)
(3)为什么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34.阅渎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0,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道。壁既满,乃取第一目所粘者收萄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約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满满。每见务为泛溢者③,略得影响而止④,稍经时日,便成将腹,不如子之約取而实得也。”(选自《蒿庵闲话》,有删改)
【注】①札录:用小纸片摘录。②筍:聽。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
(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3分)
* 2.文中“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4分)
3.文中作者表达了他个人的读书观,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3分)
35.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④,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二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任公子:《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作文(本题4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传递人间温情和诗意审美的节目火了。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白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被一封封家书抚平时代的创伤。但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见解。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