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模拟测试二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诗经》的语言以()
* 2.对“三年,乃流王于彘”解释正确的是()
* 3.孟子曾任客卿的国家是()
* 4.()是屈原《九章》诸篇中写得最悲苦哀切的一篇()
* 5.()的诗题材广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是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
* 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自()
* 7.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中唐古文运动”主要反对()
* 8.《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9.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号是()
* 10.《[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作者是()
* 11.以“乐一悲一喜”为情感线索的作品是()
* 12.下列作家中主要以知青生活和残疾人的心态与命运为创作题材的是()
* 13.1917年回国,宣扬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北京大学教授是()
* 14.《听听那冷雨》的文学体裁属于()
* 15.下列哪一个意象没有出现在《祖国土》一诗中()
二、古文翻译题(本题共9小题。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13分)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6.或为辽东帽,清操冰雪。
17.川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18.公曰:“周其乎?”
19.云鬓半偏新睡.花冠不粮下飧来。
20.有百姓者。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22.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2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2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小题,每空1分,共6分)
* 25.,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 26.惨郁郁而不通兮,。《哀郢》
* 27.,豺狼尽冠缨。《古风》(其十九)
* 28.蜀江水碧蜀山青,。《长恨歌》
* 29. ,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 30.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
* 31.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度。《鹊桥仙》(纤云弄巧)
* 32.玉鉴琼田三万顷,。《念奴娇.过洞庭》
四、阅读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布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潺湲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界只有那琤琮徽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
    逢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徜徉,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
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受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现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儿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可,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看,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边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芦苇的太息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文章画线句中“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2)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3分)
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改)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菱:耕耘。
(1)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3分)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邓文洁和黄贞父对张汝霖的态度。(4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35.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大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后两句的妙处。(3分)
五、作文(本题4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人说,年味淡了;大年三十,很多人都低头乐此不疲地抢红包,有人说,年味变了;春节长假,不少人举家出境旅游,有人说,年味没了。但也有人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草,“年味”也当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
你对“年味”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