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模拟测试十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
* 2.下列选项中,出自《孟子》一书的是()
* 3.“蚕食诸侯”中的“蚕”字的额用法是()
* 4.《贾长沙集》辑录的是()的作品。
* 5.下列作家中’其家“七鮮秀才”“五代有文集”,他被誉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 6.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7.《沈园二首》是陆游写给唐婉的()
* 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9.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的抒情特点是()
* 10.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是()
* 11.周树人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12.《都江堰》一文的体裁属于记叙文中的()
* 13.下列对《听听那冷雨》一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14.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是()
* 15.《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二、古文翻译题(本题共9小题。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13分)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6.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7.对曰:“于必弊者也。”
18.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
19.《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20.兴造之臣,取其功节费,开略有术。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22.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23.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2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小题,每空1分,共6分)
* 25.江淮无涯岸之阻,                         。《哀江南赋序》
* 26.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 27.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 28.心婵媛而伤怀兮,                                 。《哀郢》
* 29.牛骥同一皂,                            。  《正气歌》
* 30.                           ,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二首》
* 31.后宫佳丽三千人,                           。《长恨歌》
* 32.                       ,文武衣冠异昔时。《秋兴八首》(其四)
四、阅读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陈祖芬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側,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④席地而坐是三联书店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小时不花钱享受“悦读”。我不明所以地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里则是“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⑤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了,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⑥一书生搬了一厚叠书,在书架间找到一张白塑料発,立刻在此発上安营扎寨。他坐下后,先长出一口气,然后双腿合拢,权当书桌,把那堆书码放在这“桌”上,再用眼镜布擦擦眼镜片。安“家”完毕,他靠在身后的书架上,双脚前又是高高的书架。他的“家”在书山的谷底,光线是绝不充足的,但他是绝对满足的。那架势,好像要一本一本细细读来,沉醉在自己的家园。
    ⑦一个小女孩,她光洁的长发,纯白的泡泡神。地在“学术研究”的牌子下,吃力地来回抱起一又一的学术书籍。据说地的家长要买很多的书,可是腿脚不便没有很多的力气。她一定不懂学术,可是地一定与众不同。
    ⑧又两行书案间,一对少男少女,台帆布鞋,天蓝,松松地挽了条发辫在肩上。突然就想起“花前月下”四个字,那又如何比得上书前书下的诗意和对精神旅途的思恋?
    ⑨有一种两层的用来取书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使位者了。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左手握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右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坐在高“発”上,喝口水,看看书,这孩子是这个书店里“头等舱”的享受者。
    ⑩书店一楼靠富处和地下一层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个小台灯,桌旁可以坐两个人。比起书架间的“书人雕像”,这两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我累极的时候偶见有一空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時一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我真要当一把神仙了。想想吧,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⑪饭馆、市场,到处都是嗡嗡的人声。但这里,似乎回到默片时代。那银幕上打着的文字是:他在读书,她在读书……
    ⑫三联书店有一种带万向轮的购书篮,拉动的时候,才让人惊觉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声音”。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个雪夜。那时,我陪先生在燕京学社访问。他天天读书到凌晨3点,无论如何也读不过来燕京图书馆的藏书。有一晚我们在学社复印了一千页书,直到凌晨4点多,我们施着带万向轮的购物车走进寒夜的雪地,嫩黄的路灯把冬雪染成暖色调。我们踩在积雪上的声响,使这幅暖色调的画面有了音响,有了动感,有了快感。我真想谱一曲《雪夜波尔卡》,如果我会作曲的话。
    ⑬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⑭忽然想起漫太华的国会图书馆,在一层层19世纪的拱形顶下,有一个显得格外小的门。推开那扇小小的门一一哦,天!这是什么地方?我好像走进了一幅名画。那阔大灿烂的三层楼,好像歌剧院的三层包厢。一本本书像贵族似的坐在一层层、一格格的包厢里,俯视着一个个走进来的本国人、外国人。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却没有一丝声音,他们被定身在这幅油画里。
    ⑮走出国会图书馆,回头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门,想起那个“石门开”的童话。只要在山前叫一声“石门开”,山洞就大开了,里边堆满了耀眼的珍宝。
    ⑯电脑可以取代图书馆的库存,但是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⑰走出三联书店,偶回头,才发现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内的书店这么明亮这么温暖,好像我在台下观看舞台上的灿烂,又似听到美声的歌唱:啊,我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⑱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头,望着三联书店的耀眼和美丽,想着,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读书人。
(有删改)
(1)文章第⑩段中作者感叹说:“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结合文意来看,这一感叹有哪些含意?(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有何作用。(4分)
(3)第①段中,作者认为电脑“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结合文意来看,这里的“雍容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国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東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輒省记。通籍后,体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子,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容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1)“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文段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并进行了哪几个方面的对比?(5分)
35.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3分)
(2)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3分)
五、作文(本题4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落脚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乡”,不只是我们的生养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
    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心灵的慰藉;有人放下乡愁,为进入他乡的新世界而欢欣……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