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四川特岗教师考试模拟卷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直播解析6月13日,下午2点-4点
听课地点:19课堂APP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 1.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采用科学方法获得良好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最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及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5.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 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 沿研究趋势的认识。依据平时的积累,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 6.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 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8.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9.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10.教学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需要遵循()。
* 11.教师所说的备课中的“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外还包括()。
* 12.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 13.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 14.班级规章制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民主协商制定的,学生依章做事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体现了班级规范的()。
* 15.个体的不同心理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16.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人们有不同的反应的。有一元钱时甲说还有一元钱,很高兴啊;乙说只有一元钱,好痛苦啊,这反映出情绪有()。
* 17.学生在解复杂应用题和写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种现象是()。
* 18.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特点,即()。
* 19.智力的个体差异并不体现在()上。
* 20.下列对学习的阐释,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21.“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会挨骂”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中的()。
* 22.儿童先背诵乘法口诀,然后学习乘法计算,在计算时还要边念口诀边计算。这说明()。
* 23.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24.孔子在教学中主张培养德才并重的“君子”,强调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君子”的根本品德。下面体现“君子”根本品德形成过程的是()。
* 25.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桌下。小朋友的行为是()。
* 26.要学生关注历史与地理、化学与生物、数学与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这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27.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这体现()原则。
* 28.某小学为部分学习差的儿童佩戴绿领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判断这是一种()行为。
*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
* 30.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与之相关联的教师职业道德是()。
二、判断解析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个 4 分,共 24 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并简述理由。
31.义务教育是所有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公益事业。()
32.教学评价指导思想是选择合适教学的学生。( )
33.教学实施中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34.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性质。( )
35.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36.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 37.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38.简述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
39.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40.简述影响群体成员士气的因素。
41.简述战胜挫折的策略和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0 分)
42.论述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教学事项。
五、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1 分)
4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一节学唱《我是快乐的小骑兵》的课上,老师带领着学生模拟开小火车,学生们学着火车呜呜的叫声,“驶向内蒙古大草原”。老师又让学生们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学唱这首歌……,学生都动起来了,教室里很热闹。老师没来得及总结,下课铃已响了,而学会唱这首歌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1)在新课改的视野下,运用个现代教学理论,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教学设计及实施等,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
* (2)请对这节课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 您的姓名:
* 电话号码:
* 考试地区: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