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六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美术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 1.造型就是塑造形体,在我国古代画论中称为()。
* 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场景的是()
* 3.如图1,该作品是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
* 4.北宋名作《芙蓉锦鸡图》相传是()的作品。
* 5.《屈子行吟图》是()的作品。
* 6.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美术特点的是()。
* 7.图2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
* 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代表作品。
* 9《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是()代表作品。
* 10.《记忆的永恒》是()画派的代表作品。
* 11.()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其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
* 12.对“明暗交界线”理解正确的是()。
* 13.义务教育阶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延伸到普通高中阶段后变为“()”内容
* 14.“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
* 15.高中一年级入学伊始,美术老师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16.美术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古迹等属于()资源。
* 17.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8.郝老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独立地鉴赏美术作品,受用终身,下列选项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恰当的是()。
*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 20在美术技法练习的课堂中,张老师运用了示范法教学。下列选项中,做法不合适的是()。
* 21.下列选项中,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是()
* 22李老师在上《现代中国画》一课时,向学生播放了画家传记和影像,使学生通过鉴赏体验作品中的真善美,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23.下列选项中,对讲授法理解不恰当的是()
* 24.周老师在美术课后,经常撰写教学案例、日志、反思记录等用以研究教学。这些研究的呈现方式属于()
* 25某学校在开学之初进行了摸底考试来进行分班,该评价方式属于()
* 26.按照评价的性质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明四家”及其代表人物。
28简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9.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书法篆刻”模块的成就标准。
30简述美术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案例:
朱老师在对“传统民居”课题进行授课时,提前组织班上同学搜集当地民居的相关图片资料,在课上让同学们分小组对当地民居的艺术特点及实用功能进行相互讨论交流,交流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结果。然后老师进行总结,对大家不明确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点拨。接下来朱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对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大家对传统民居有了全方面的了解。最后,朱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我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民居资料。
问题:
(1)朱老师的教学有哪些优点?
(2)高中美术课堂进行辩论赛有什么优点?需要注意什么?
32.案例:
在进行高中美术《现代人物画》一课时,李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内容画一幅画。这样的作业要求很“宽松”,学生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他们的作品有的很具象:红军跑在摇晃的铁桥上,下面是密密麻麻竖起的刀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又有的画的很抽象:周围峻拔的山峰,湍急的河流拍打在石壁上啪啪作响,几叶小舟逆流而上……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作业完成后李老师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板上,然后设计了几个问题:“你认为谁的作品既突出了主题又很新颖?”“说说自己的创作想法”“如果你是老师,怎样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争鸣,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品的价值所在,李老师最后进行了总结性评价。
问题: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合适?材料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法?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3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