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五

本套试题由悟课教育教资教研组编辑整理,适用于参加高中语文教师证考试的同学。
提交答卷后会有答案解析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对“戏剧语言”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2.阅读苏教版高中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的片段:
师:电影《天下无贼》中有句名言,“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人才
师:文中的人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代?
生:智者、仁者、信者、勇者。
师:老师插一段话,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地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教中”。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坐定天下的皇帝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到体制中来,为我所用。
师: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获得长寿,万寿无疆。
生: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师:十思可以让君王过上神仙生活,可以更好的弹琴打猎,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何必活得这么累。当然我们佩服魏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冒一定的风险的勇敢的心,尤
其是倡导统治者加强自我修养、以人为本理念先进。我们说敢于谏是勇气,而善于谏则是智慧。思考:如果用最筒洁的词语来概括十思的核心是哪一句话?我们下一节课来探讨谏的智慧。
*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请从下面四个导语设计中,选出差别最大的一项()
* 4.《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在学习苏轼《赤壁赋》的时候,有如下的一份板书,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7.在学到《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有同学问,为什么是孔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呢?对此,下列教师的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是()
* 8.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 9.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问所念何书,林说:“只刚念了《四书》。”后来宝玉问到的时候,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对此,有学生不太明白,下列哪项能理清学生心中的疑惑?()
* 10.在学到王勃《滕王阁序》的时候,有同学认为“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和“带”是衣襟和飘带,下列教师评价最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一项是()
* 11.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组成。
12.下面是某教师讲解《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
读注释①,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4)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5)教师范读课文。
(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7)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8)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9)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0)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1)通过“不拘于时”简迷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2)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3)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4)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5)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 12.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 1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在教文言文时,教师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不合适的一项是()
* 14.在讲解诗词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
15.以下是某教师的教学设计《师说》第二课时:
感悟思想内容,体会情感意蕴;把握艺术特色,掌握论证方法。
一、激疑——巧设导语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能问。(5分钟)
二、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会问。(10分钟)
(1)学生分段品读,积极质疑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从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论证方法等方面提出疑难问题。
(2)筛选疑难问题,梳理学习目标。
品读这段课文,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本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些什么内容?各句之间的关系怎样?讲了几个主要意思?全段写了些什么内容?
②本段的写作有什么特色?
③如何背诵该段?
④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证该论点的?
三、析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善思会议。(10分钟)
对上述质疑问题,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共享资源。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
四、释疑——导解导结导练,让学生善解会练。(20分钟)
归纳写作方法:
(1)使用破立结合、正反对比、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2)整句和散句结合,排比和对偶句式的反复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表现力,富于音乐美。
(3)论点鲜明,结构严谨,事实充分,道理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4)语言犀利,优美生动,锋芒毕露。
*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1-3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滌,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悟悟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二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寡人之于国也》
《过秦论》《师说》。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四篇课文,或议论治国得失,或总结军事经验,或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学习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
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定语后置的归纳以及学习。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时,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正是他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这一重点讲深讲透。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又怎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他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以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黃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古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传》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
课堂上我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思考习惯,并在课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专题文章,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
请根据以上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评析(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