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密押卷

* 基本信息:
姓名:
电话:
一、选择题:1〜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 1.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
* 2.“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
* 3.成语“夙兴夜寐”“日薄西山”“夜不闭户”依次出自()
* 4.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 5.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6.射箭“中石没镞”的细节出自()
* 7.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
* 9.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
* 10.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 11.被人称作“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 12.“曲”这种文学样式兴盛的时代是()
* 13.曾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的学者是()
* 14.李商隐《无题》中推己而及对方的两句是()
* 15.下列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评论错误的是()
* 16.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文体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18.下列句子中,不是意动用法的是()
* 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20.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是()
二、文言文阅读:21〜29 小题,共 30 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1.作者两次写到李广部下的惊恐,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4 分)
22.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4 分)
* 23.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2 分)
(二)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4~26 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腹蛇蚹: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
③鹘:一种猛禽。
* 24.“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文艺创作现象?
* 25.作者认为“心手不相应”的原因是什么?“故凡有见于中……岂独竹乎?”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 26.苏轼在这段文字中阐发了哪两方面的创作思想?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然后回答 27~29 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情?(4 分)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深刻的寓意?(4 分)
* 29.写出这首诗中表示诗人心情压抑悲愤的两个典型细节。(2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 小题,共 30 分。

(一)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0〜32 小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30.赵七爷的辫子盘起又放下和他的竹布长衫脱下又穿上,表现了这个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
31.作者塑造赵七爷这一人物形象有何意义?(4 分)
32.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来描写这一人物的?(2 分)
(二)阅读曹禺《日出》中的一段台词,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你们好狠的心哪!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做势)五年哪!我的潘经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
33.这段台词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2 分)
34.黄省三通过这些控诉性语句,表达了什么样的鲜明感情?(4 分)
* 35.反复用“我”起了什么作用?(4 分)
(三)阅读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一文,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棚。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随着时间流逝,楼层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做屋子了。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36.作者为什么把“窗子”比作“黎明的眼睛”?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关于“窗子”的比喻?(4 分)
37.这篇文章的结构线索是什么?请具体说明这条线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4 分)
* 38.这篇文章是如何将知识性与抒情性结合在一起的?(2 分)
四、作文:50 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身体的疲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上的压力。”心底的那个目标固然重要,但是沿途的风景也很美丽。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路过甜品店,奖励自己一块美味的糕点;在花盆里埋下一粒种子,每天为它浇水,直到它开出第一朵小花……

      以“心底的目标”为话题,自拟题目,体裁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